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聯合早報:向北京奧運施壓的西方敵對勢力必成輸家

時間:2008-02-22 11:0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19日發表文章,題目是“西方能夠在奧運會政治中贏得什麼?”作者是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研究所教授鄭永年,文章摘要如下。

  2月20日,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在英國倫敦接受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京奧運會籌備工作進展非常出色,英國期待北京奧運會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奧運會。米利班德將於23日啟程前往中國進行訪問。 新華社記者謝秀棟攝

  隨著奧運會的臨近,西方社會的奧運會政治也開始處於一個全面動員狀態。從社會名人到國會議員到政府部長們好像都做好了要對中國施加全面壓力的準備。

  現在離奧運會不到半年時間,在西方各國,奧運會精神看不到,但奧運會的政治味道已經非常濃厚。每天留意媒體報道的人會得到一個錯覺,不知道今年的奧運會到底是一個體育盛會還是政治盛會?

漫畫:抵制斯皮爾伯格顯得太小氣。(來源:《國際先驅導報》邱炯)

  中國變革不會朝西方所希望的方向進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和外在世界全面交往。奧運會是個難得的機會,推動國家和社會的再進一步開放,和世界的進一步整合。即使在政治上,中國也是希望通過這次難得的機會來塑造一個開放、透明和負責任的形象。

  但所有這些似乎不能讓西方滿意。實際上,不管中國做什麼,西方總會有人不滿意。

  儘管奧運會政治不可避免,但體育本身必須是主體。如果政治成了主體,那麼奧運會的存在就沒有什麼必要了。但是在西方的自以為代表著至高無上道德價值的人眼中,奧運會不再是體育,而是政治,或者說體育只是要達到他們想像中的政治目標的手段而已。

  但是,這些人忘記了回答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西方能夠從奧運會政治中贏得什麼?

  如果作些理性的分析,實際上不難看出,即使在政治領域,西方要把奧運會政治化的勢力只會失去很多,而不會得到他們所希望的任何政治價值。

  先說內政。不僅西方人希望中國的政治變革,中國本身也在尋求政治變革,只不過是中國的政治變革沒有也不會朝著西方一些人所希望的方向和模式進行。中國政治正在發生變化,但變化並不是由於西方的或者其他的外在壓力,而是在回應內部社會經濟的深刻變化。

  2月17日,工人們在國家體育場內清潔座椅。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會場──國家體育場(“鳥巢”)8萬個固定座椅于1月底安裝完工,這意味著國家體育場建設工程已接近尾聲。   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中國努力尋求更為切實可行的外交路線 

  在外交方面,西方如果不斷把奧運會政治化,最終必然成為輸家。西方現在緊盯的問題是緬甸和蘇丹達爾富爾。西方不斷要求中國對這些國家施加壓力。在對中國的關係上,西方的最高理想一直是想用西方的價值改造中國。

  中國不想再去重復西方一而再、再而三對第三世界國家尤其是對西方不友好國家所實行的經濟制裁和軍事干預政策。歷史證明這些干預已經破產,並且中國本身數次成為西方制裁的受害者。

  正是因為這樣,中國隨著本身的快速崛起,正在努力尋求一條更為切實可行的新的外交路線。中國一直奉行“不干預政策”,但“不干預”並不是說中國毫無打算用更有效的方式來影響對方。

  這是一種在雙方互動過程中對對方產生的影響。在朝鮮問題上,在緬甸問題上,在達爾富爾問題上,中國都在努力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並產生了很顯然的效果。

  “中國模式”對更多的發展中國家產生影響 

  從更深一層意義上說,中國的內政外交實踐已經逐漸促使被人們所稱的“中國模式”的形成。儘管這種模式還處於形成過程中,但已經對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產生很大的影響。

  西方在二戰後也在這些國家竭力推行西方式民主政體。但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些國家又怎麼樣了呢?民主政治往往伴隨著社會動蕩和經濟發展的低水準,在很多國家還要加上無止境的種族衝突。

  冷戰結束後,西方在援助上要附加很多的“軟體價值”。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模式”似乎對這些國傢具有了莫大的吸引力。

  在奧運會問題上,西方一些人冷戰式的思維在客觀上只能促成發展中國家和中國的更進一步的接觸、接近,甚至整合。

  對西方一些勢力把奧運會政治化的企圖,中國的沉著應對並不困難。中國當然應該聽取任何人包括西方國家的善意批評,努力把奧運會這個體育盛事辦好。惡意言語甚至行為不可避免,但成為不了奧運會的主軸。在政治化烏雲籠罩下,把奧運會這個體育盛事辦好更能促成中國在國際社會軟實力的提高。 (編輯:劉瑞常)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