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倫敦7月12日電 “中國之爭”大型辯論會12日在此間諾頓·羅氏律師事務所舉行,300多觀眾參加辯論,現場氣氛熱烈。
辯論會邀請中國問題專家和學者圍繞中國發展是機遇還是威脅、中國的人權論爭、環境問題、中國新興文化革命、知識界的復興、中國經濟能否拯救21世紀、中國在新世界秩序中的地位等專題分別進行了8場辯論。
在“機遇或威脅”討論中,威斯敏斯特大學中國傳媒中心主任戴雨果說,西方人對中國的評價與他們在中國的利益相關,有的人想在中國兜售西方民主,還有人想在中國掙錢。而來自馬來西亞的一位觀眾則強調,中國周邊國家都將中國視為先行者,希望從中國的發展中獲得啟迪並與之合作,但奇怪的是西方人卻害怕中國。肯特大學社會學教授弗蘭克·菲雷迪認為,對中國施加的壓力根本於事無補。
在環境專題討論中,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研究員盧宜宜坦陳中國面臨的水污染和空氣污染問題,並介紹中國政府推行的科學發展觀。三名英國學者幾乎一致對中國環境面臨的挑戰表示理解,認為如同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污染一樣,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隨著中國的富裕和科技進步會迎刃而解。
關於中國在新世界秩序中的地位,國際關係學者菲力普·坎利夫建議,目前,中國網民人數已位居世界第一,隨著中國人日漸富裕、越來越多的人會加入海外旅行的行列,中文應該像法語、西班牙語一樣成為全球交流的語言。他同時也提出警示,中國再小的問題都會在西方得到不成比例的曝光,隨著中國的崛起,西方與中國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摩擦,西方不應將自己的價值強加於中國。
在討論中國與非洲關係問題時,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比爾·迪羅迪說,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用意良好,總能說到做到,兌現諾言。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對非洲的援助和投資不附帶任何條件。
“中國之爭”辯論會是英國為迎接北京奧運舉辦的為期半年的中國文化慶典——“時代中國”的一部分。思想流派研究所每年舉辦一次大型思想辯論,今年還將就新興經濟體舉辦專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