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紐約時報:中國正努力擁抱世界 西方望塵莫及

時間:2008-07-15 14:39   來源:人民網

  7月14日《紐約時報》題為“從北京變幻的面孔看中國新貌”的文章稱北京為迎接奧運而建設的一系列宏偉建築反映了中國正努力表達一種新興的國家身份,正在用自己的努力走向世界、擁抱世界。

  在北京新的國際機場航廈,如果說西方人走出飛機那一刻感到目眩而困惑,那也是可理解的。

  不僅僅是因為新機場的宏大。而是因為一種避無可避的感覺:你正在穿過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入口,那個世界熱烈地擁抱變化,讓西方國家望塵莫及。

  這座嶄新的航廈由福斯特(NormanFoster)設計,和其他一些新的紀念碑式建築組成一份了不起的名單:安德魯(PaulAndreu)的蛋型國家大劇院;赫爾佐格和德梅隆的國家體育場,即眾所週知的鳥巢;PTW設計的國家游泳中心有著柔軟而半透明的外觀;庫哈斯的CCTV總部,其形像是近來最富想像力的建築壯舉之一。

  評論家不斷地把這些高知名度的項目描述成中國萌芽中的全球首要地位的自信表達。然而,這些建築不僅僅是力量的直白表達,就像16世紀的羅馬或19世紀的巴黎的紀念性建築,中國新的建築散發著智力發酵和經濟影響力的光環。

  每一座建築都以自己的方式體現關於新中國公共空間意義的激烈鬥爭。儘管它們咄咄逼人的規模有時讓人吃驚,但它們也反映了中國正努力表達一種新興的國家身份,正在用自己的努力走向世界、擁抱世界。

  福斯特的機場航廈是中國擁抱現代主義的最純粹表達。

  中國的建築試驗注滿了希望,也注滿了痛苦。在這裡,從想像力的烏托邦勝利,到個體生命的深刻表達,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這些緊張和矛盾在安德魯的國家歌劇院也有所體現。國家歌劇院是向普通民眾開放的地方。這座建築的對稱佈局和渾然一體卻招致其他解釋。周圍的水池所構成的孤立感因入口的設計而得到強化:遊客必須走下樓梯深入地下,然後才重新進入巨大的圓屋頂。

  體現中國崛起的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象徵反映出一種更富啟發意義的未來解讀。它們探索各種可能性。

  數百年來,建築師立志創造啟發或者改造文明的建築,但他們的傑作對社會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在中國也將如此。但在未來很多年,它作為建築理念偉大實驗室的角色卻是毫無疑問的。我想知道西方會否急起直追。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