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新聞週刊:21世紀拉中國入夥

時間:2009-01-04 14:16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新聞週刊》2008年年終特刊文章,原題:拉中國入夥

  當美國新總統本月抵達橢圓形辦公室時,他將發現面臨著一連串緊急問題,包括阿富汗的混亂局勢、伊朗和朝鮮的核武進展、俄羅斯復興及世界經濟危機。不過,他理應牢記商業文獻中常見的一句格言:“不要讓急事擠掉要緊事。”———儘管上述問題個個緊迫,但新政府面臨的最重要挑戰是中國及美中關係,它有可能決定21世紀的面貌。

  這聽起來或許誇張。其實不然。當中國前進時,佔世界人口1/5的13億中國人也就在前進。中國現在的經濟規模相當於美國的一半;再過30年,兩國實力應該會旗鼓相當。中國人吃什麼、是否經常開車、住哪以及如何工作和娛樂,這一切都將對能源供應和價格、全球氣候及人類繁榮帶來巨大影響。

  北京的外交政策同樣重要。一個合作的中國可以幫助阻止核武擴散、維持開放的全球金融體系、挫敗恐怖分子……相反,倘若中國懷有敵意甚或只是不合作,美國及其盟友在馴服全球化最危險方面都將遇上大得多的困難。

  歷史證明,出現一個合作的中國絕非必然———事實上可以說根本不太可能。現有大國與崛起中的大國是天然的競爭對手。對華盛頓來說,造就合作關係的最佳途徑是採取具體措施說服北京,參與和支援迎接全球化挑戰所需的一整套規則、政策和制度。不妨稱之為“融合”。

  現如今美國外交應採取融合政策一如過去採取遏制政策。昔日遏制政策謀求排擠蘇聯,現在的融合政策旨在拉攏中國。目標是使中國成為全球化世界的一大支柱。這個目標雄心勃勃,甚至過於樂觀,但並非不切實際。美中彼此需要。中國需要美國的市場,以保持其增長和國內政治穩定所需的高就業率。美國人除了能從低成本的中國進口受益,還需要北京負責任地管理其龐大的美元儲備……但歷史告訴我們,好事並不會因為合理就自然發生。

  為避免類似錯誤,美國人有必要接受中國的崛起。首先,我們未必能阻止中國崛起,試圖阻止只會加劇對抗。我們也不應誇大中國的實力或它構成的威脅。我們還應抵制任何試圖阻止中國商品和美元進入美國市場的呼籲。

  與此同時,美國的外交政策理應著眼于中國的行為而非現狀。強迫中國變為像西方一樣的國家只會失敗。不可忘記,中國按照自己的節奏演進:它已經比10或20年前遠為開放了,假以時日它會變得更加開放。政治和經濟自由更可能來自中國內部的演進而不是美國的威嚇。融合政策將給擴大法治、透明度和問責制創造動力和壓力。

  為使這種最重要的關係朝著正確方向發展,華盛頓和北京應定期舉行高層磋商。但這還不夠。中國應成為七大工業國財長會議和八國集團會議的參與者,應鼓勵中國與國際能源機構全面合作。

  但即便這一切成為現實,中美也不太可能成為盟友。但兩國可以有選擇地合作。這種安排攸關兩國利益。設法實現它———把中國融入21世紀的最高理事會,是新總統及其班子的首要事務。(作者理查德·哈斯,汪析譯)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