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回聲報》9月3日文章,原題:中國幻象
中國再次讓詆毀者預言落空。就在一年前還有很多外國專家稱北京的經濟模式必將必敗。他們斷言世界金融危機和國際貿易驟然減速將動搖中國共產黨政權的合法地位,因為中國政權只有保持經濟增長才能存活下去。沒有經濟增長,社會矛盾激化不可避免,政治變天最終可以預見。中國政府自己已承認經濟局勢有惡化的危險,並且決定迅速採取強有力的行動來挽救經濟,投入4萬億元人民幣鉅資,推出經濟刺激計劃。從最新統計數據來看,中國當局已經成功贏得了賭注。
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7.9%,而大多數工業發達國家都還在衰退中掙扎。現在中外經濟學家們都相信,中國今年會實現超過8%的經濟增長。雖然中國商品的出口比去年減少20%,但是其他多項指標都很好。第一季度,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3.6%。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也證明長期低迷的製造業從夏初開始恢復。中國今年創造了1200多萬個就業崗位。房地產市場也在這些數據的提振下回暖。
人們有理由這麼陶醉嗎?中國經濟雖然從數字上看恢復了正常,但它幾乎全靠年初以來大筆國家投資和國有銀行貸款的推動。從年初開始,所有部門都在大搞基礎設施建設。上半年有110多條高速公路開工修建,鐵路也在加緊建設。
這些工程短期內已經吸納數百萬工人就業,它們可以加快中國的現代化步伐,尤其是為落後省份奠定未來發展的基礎。但是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也隨之出現:項目成本上升,各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溝通,大家都追求破紀錄的高增長,而且傳統的資金轉移方式也影響著中國戰略的實際效果。
中國選揮了一種重“量”不重“質”的經濟振興方式。中國不是利用危機來使過分依賴出口的經濟增長恢復平衡,而是停止升值人民幣,並再次採取靠公共投資提振經濟的老辦法,這種做法短期效果明顯。拿到大量流動資金的國營大企業權力增大,又開始出現生產過剩。政府曾經承諾將家庭作為和諧社會建設的核心以便拉動內需,但是他們只享受到幾張購買冰箱的購物券和購買小排量汽車的減稅待遇。由於國家沒有出臺雄心勃勃的稅制和社會改革計劃,老百姓面對工傷和醫療事故的時候只能自己想辦法。眼下危機來臨,他們更想多攢錢少花錢。
中國政府年底將會慶祝國內生產總值的高增長,這將使中國離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地位更近。但是同時他們將面對經濟比以往更加失衡的局面。如果中國產品的出口到2010年還不能恢復過去的活力,北京將不得不制訂新的經濟振興計劃,並且不得不下決心推進中國急需的複雜的社會和貨幣改革。(作者亞恩·魯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