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爾分裂地區
米爾瓦茲·烏馬爾·法魯克
“強烈不滿”《中美聲明》
克什米爾民族主義者打出“中國牌”
據《環球時報》報道 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分離主義組織領導人米爾瓦茲·烏馬爾·法魯克20日罕見地發表講話,呼籲“中國在克什米爾爭端中扮演重要角色”。
《印度教徒報》21日報道稱,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分離主義組織領導人米爾瓦茲·烏馬爾·法魯克20日公開表示,“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與中國利害相關”,並建議“中國在克什米爾爭端的解決上扮演重要角色”。
法魯克說,“儘管中國並不是克什米爾爭端的任何一方,但該地區的和平穩定與中國利害相關。”他表示計劃11月底訪問中國:“我是受一個非政府組織的邀請前往中國的,屆時我將談談對在克什米爾爭端的看法”他還說,國際輿論現在都支援儘快解決克什米爾爭端,“我們不應該錯過這樣的機會。”
《印度快報》稱,如果成行,將是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分離主義組織領導人首次前往中國。報道稱,該組織並未與中國駐印度使館有過任何聯繫。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孫士海22日說,法魯克的組織在印度是合法政黨,他的表態可能是想把中國拉進來。但中國絕不希望這個組織和這個人物來華破壞到地區的穩定。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中心主任趙干城說:“現在印度對中國處處提防,我認為他們的擔心完全多餘。南亞的穩定與我西南邊疆的穩定有關。但中國不是南亞國家,為什麼會主導南亞事務?印度對中國的擔心簡直是杞人憂天。”
據新華社電 外交部發言人秦剛24日在京表示,中方希望印巴雙方能夠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克什米爾問題。
在記者會上答問時,秦剛表示,克什米爾問題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中國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
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巴關係時緊時緩,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衝突幾乎從未中斷。兩國不斷交惡的原因,歸根到底是克什米爾問題。
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簡稱,面積約為19萬平方公里。克什米爾問題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二戰結束後,印度次大陸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1947年6月,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的“蒙巴頓方案”。
根據“蒙巴頓方案”的規定,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但對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卻規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當時,克什米爾地區77%的人口為穆斯林,他們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爾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願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後又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印、巴分治後不久,雙方為爭奪克什米爾主權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1949年1月雙方正式停火,7月劃定了停火線。克什米爾分為印控區和巴控區。
1953年8月,印巴兩國總理會談後發表聯合公報宣佈,克什米爾爭端應通過克什米爾公民投票來解決。然而,1965年6月,印巴圍繞克什米爾問題爆發第二次戰爭。1971年12月,在因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而爆發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又佔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部分土地。
1972年7月,印巴簽署了《西姆拉協定》,雙方同意在克什米爾地區尊重1971年雙方停火後形成的實際控制線。要求雙方舉行雙邊會晤最終解決克什米爾問題。
辛格訪美
防止“中美共管南亞”
據環球時報報道 印度總理辛格當地時間22日抵達美國進行為期4天的國事訪問。有美國媒體猜測,辛格訪美正值奧巴馬結束訪華之際,時間微妙。加之此前印方曾對《中美聯合聲明》中涉及南亞部分的表述“強烈不滿”,分析認為,辛格此行在呼籲奧巴馬政府向鄰國巴基斯坦反恐施壓的同時,也將力阻美國“傾中”。
“辛格將在訪美期間‘堅定而有力’地向華盛頓領導人重申和強調,印度不希望中國在南亞發揮作用。”印度媒體22日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如此說道。
美聯社23日報道說,辛格的此行訪美正值一個“微妙的時間點”。在奧巴馬最近的亞洲之行中,他“忽視了印度而且似乎在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敏感問題上認可中國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印度正對此感到“怒不可遏”。
與此同時,外界認為,辛格此番訪美在要求美國向巴基斯坦的反恐行動施壓之外,還有一個議題就是防止“中美共管南亞”。
新德里尼赫魯大學外交政策學系教授馬哈帕崔說:“奧巴馬只關注中國和巴基斯坦問題,令印度當局憂心忡忡。”他稱,印度方面希望美印最高領導人會晤後,美方能發表聲明“承認印度在亞洲地區的重要地位”,以此平息美國將印“邊緣化”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