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和平發展主題 推進運臺交流交往
作者:中共運城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 董澤民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關於臺灣問題中提出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的重要主張,並首次將“和平協議”納入黨內綱領性文件,這一對臺政策的新思路,是今後一個時期黨的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新思路是黨的對臺政策與時俱進的重要體現。和平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和潮流,是民之所欲。報告用比較溫和的語言提出“我們將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不再使用“堅持”;使用“中華復興”一詞,非常具有感召力;特別是面對臺灣當局大搞“修憲”、“正名”、“入聯公投”等“臺獨”活動,沒有唇槍舌劍、針鋒相對強調“武力”,表達了中央不計前嫌、以人為本的寬廣胸襟,柔中帶剛,留有餘地,也給政策更大的應對空間,表現了黨中央對解決臺灣問題的十足信心,不管臺海局勢如何變化,始終掌握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動權。強硬的不在措辭,而在實力和誠意,進一步體現了黨的成熟自信和“科學發展觀”以及“和諧社會”理念的深入。
新思路豐富深化了黨的對臺政策的內涵。報告重申了中央長期以來堅持的對臺工作基本方針、原則和政策主張,全面闡述了新時期黨的對臺方針政策基本框架和總體思路。面對兩岸局勢、協商結束敵對狀態,明確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的新主張、新辦法,極大地豐富了和平統一的內涵,抓住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本質和兩岸人民謀求和平的心理。報告表明保持臺海和平對目前發展是最重要的,“和”字當頭,穩定壓倒一切,以和平、善意回應了臺灣當局的挑釁。在當前兩岸政治高度對立的緊張局勢下,中央提出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主張,有著很強的現實性、及時性和針對性,極具戰略遠見,特別是當前島內兩黨圍繞明年大選明爭暗鬥不可開交,有關兩岸和平架構設想的提出正是時候。
新思路體現了大陸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大誠意。報告中指出“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共同維護好、建設好我們共同的家園”,對兩岸關係現狀的描述更周延更具體,入情入理,無可挑剔,強調了臺灣同胞同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繼承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文的角度上更容易被臺灣人民接受和理解,營造了血濃于水的親情氛圍,兩岸人民就是這樣緊靠在一起過日子,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命運前途,共同的民族尊嚴,共同的復興偉業把兩岸人民緊緊地連在一起,透出了厚重的歷史感和文化感。“三個凡是”體現了我們最大的誠意,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從而具備復興的基礎。
自1987年10月開放臺灣同胞回大陸探親至今,20年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印證了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民族感情、榮辱與共的現實利益、和平發展的共同願景,祖國大陸的穩定和繁榮會帶給臺灣同胞更多的福祉和利益,祖國大陸始終是臺灣人民的堅強後盾。兩岸關係發展的歷程充分證明中國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家園,兩岸人民情同手足,親如兄弟,分則害,合則利。
新思路表明瞭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必然趨勢。報告著重強調了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很客觀地指出“臺獨”分裂活動是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和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現實威脅。和平能徹底地暴露“臺獨”的醜惡行徑,壓縮“臺獨”勢力的活動空間。兩岸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的不斷擴大深入,將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勁動力,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有效途徑,“臺獨”勢力企圖製造兩岸對立,阻礙和平發展的道路,這是包括臺灣兩千三百萬同胞的中國人民堅決反對的,只能以失敗告終。
新思路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報告指出在“一個中國”前提下,通過“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和平發展框架”,這個提法不是直指目的,而是注重現實,不是強調結果,而是更注重過程,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將使對臺工作更加務實靈活,效益不可估量。目前,祖國大陸已成為臺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兩岸經濟互補互利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兩岸春節包機已四度飛航,實現了兩岸客運包機節日化,為鼓勵和保護臺商投資,祖國大陸制定了一系列維護臺商合法權益和惠及臺灣人民的政策,為促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祖國大陸先後對30多種臺灣水果、蔬菜、水產品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效應日益顯現,經濟聯繫日益密切,通過交流,兩岸同胞增進了了解和溝通,擴大了共同利益,密切了感情聯繫,結成了實實在在的命運共同體。
十六大以來,我市各級臺辦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按照中央的對臺政策,為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發展做了大量工作。今後運臺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將進一步發展,人員往來的規模會進一步擴大,兩岸同胞經濟、文化、生活的融合步伐會進一步加快,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央對臺工作的大政方針,緊緊把握和平發展主題,結合我市五千年根祖文化優勢,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來運投資的臺胞創造更好的創業環境,進一步推動運臺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向縱深發展,進一步加強做好臺灣人民工作,爭取臺灣民心,為早日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創造機遇。
相信在這一對臺新思路的指導下,兩岸人民團結攜手,共同奮鬥,一定會開創和平發展的光明未來。(完)
[ 責任編輯:董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