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工藝城買店面,為子孫也創造機會!”12月23日,53歲臺商吳再陽在莆田萬宗工藝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與筆者見面的第一句話就直奔主題。
吳再陽出生在臺灣苗栗縣,小學一畢業便拜師學藝從事雕刻產業。上世紀80年代,由於成本高、資源匱乏等原因,他繞道香港來到大陸創業。
起初,他穿梭福州、惠安、莆田等地,大量收購佛雕像、神雕像等,轉口臺灣銷售。同時,從臺灣接單,到大陸下單。在貿易當中,他了解到海內外市場及大陸不同地區的創作風格。比如,臺灣的寺廟對佛像一般要求莊嚴、肅穆,不同地區的人群對佛像的輪廓表情仍有些許的差別;日本人比較守舊,要求所有的佛像與古代的一模一樣,無需創新。就各地創作的風格而言,臺灣的工藝品質要求高;莆田的工藝人員基本功很好……通過與客商的交往,吳再陽採取取長補短,優化組合的方式,也就是把莆田工藝人員良好的基本功與日本及臺灣地區工藝界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理念“嫁接”起來。
1998年,吳再陽在莆田投資辦廠。起先在江口鎮石庭租賃廠房,從木頭到成品,他環環把關,寧願用更好的原料,花更多的成本,絕不失信於人。3年過後,他擴大規模,在涵江區梧塘鎮徵地3畝,建起了莆田萬宗工藝品有限公司。
在莆田有了廠子,許多客戶直接來大陸洽談業務,少了取道臺灣的週折。更讓他高興的是,大陸的一些客商也慕名找到府來。
最近,原先左右觀望的臺灣同行紛紛前來莆田考察取經,他總是介紹福建良好的投資環境及大陸廣闊的市場。他分析說,大陸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為臺灣的產業轉移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我今年花75萬元在工藝美術城定購一個店面,主要是為子孫創造一個機會的窗口。” (許海生 文/圖)
吳再陽和他的佛燈作品
[ 責任編輯:董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