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 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始於上世紀80年代,是兩岸交流中開始時間較早的領域之一。近年來大陸方面推出一系列惠臺農業措施,有力促進了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自2005年以來,大陸方面把允許進口的臺灣水果品種從12種增加到了22種,並自2005年8月1日開始正式對其中15種臺灣水果實施進口零關稅的措施。2006年,大陸方面宣佈開放甘藍、花椰菜等11種臺灣主要蔬菜品種準入,並實行零關稅;同時,對臺灣部分水產品實行零關稅。
此外,大陸有關部門還對臺灣農產品進口提供了通關、檢驗檢疫和物流等方面的便利。為幫助臺灣果農解決水果豐產滯銷問題,大陸方面近年來還先後3次緊急採購臺灣豐產滯銷水果,受到島內農民的歡迎。
這些措施有效推動了臺灣農產品在大陸擴大銷售和市場影響,僅以2007年為例,大陸全年自臺灣輸入農產品總額達1.87億美元,同比增長23%,其中零關稅農產品總量為3143噸,總額433.4萬美元,稅款優惠額為486.2萬元人民幣。
對於臺灣水果進口及銷售的情況,大陸有關部門積極跟蹤觀察,以多種形式理順並拓展臺灣水果在大陸的銷售渠道,同時嚴厲打擊走私、假冒原產于臺灣地區水果等不法行為,有力維護了臺灣農民的正當權益。
為向廣大臺灣農民提供投資創業的平臺,2006年以來,大陸方面先後批准在福建漳浦、四川新津、山東棲霞、重慶北碚、福建漳平永福、廣東珠海金灣、湖北武漢黃陂、江蘇無錫錫山設立了8個臺灣農民創業園。其中先期設立的4個創業園已經過了1年多的建設發展,這些創業園在有關方面支援下,投入了2.6億元人民幣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隨著越來越多臺資企業和臺灣農民來到創業園投資發展,創業園產業佈局和結構配置逐步完善,產業聚集效應不斷凸顯。
大陸方面還在福建、海南全省,黑龍江的哈爾濱、牡丹江、佳木斯、大慶及省內所有農墾示範區,山東平度,陜西楊淩,廣東佛山、湛江,廣西玉林,上海郊區,江蘇昆山、揚州等地設立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臺灣農民可以在以上試驗區或創業園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
[ 責任編輯:陽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