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海峽兩岸脊柱視頻會11日在北京舉行(李徽 攝)
台灣網10月12日北京消息 首屆海峽兩岸脊柱外科視頻會11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是兩岸脊柱外科的頂級醫療專家首次通過視訊形式進行大範圍專項醫學研討,將為建立兩岸醫學交流合作的新模式提供寶貴經驗。
本次跨越海峽的視頻會由北京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與臺灣脊柱微創醫學會共同發起。雙方分別在北京骨科年會和臺灣脊柱微創醫學年會上開闢時間組織“會中會”,為兩岸骨科專家提供面對面的交流機會。
視頻會採取兩岸專家每人八分鐘、輪流發言的形式。在一個半小時的會議時間內,共有包括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在內的四名大陸骨科專家和來自臺南奇美醫院的高振興、臺中慈濟醫院的陳子勇、基隆長庚醫院的昝文清等專家進行主題發言,就頸椎前路短節段、長節段融合固定術、頸椎後路減壓術、頸椎人工間盤置換術及頸椎間盤病變微創治療、經皮內視鏡頸椎椎間盤、切除手術等當下頸椎病手術治療方法選擇和尖端技術拓展進行了論述探討。
在主題發言後,兩岸專家通過視頻分別就脊柱外科微創手術以及相關並發癥、適應症等專業細節進行相互提問解答,氣氛熱烈。但由於寬頻網路時間限定,會議只能在一個半小時準時結束。
“非常成功,令人鼓舞!”本次視頻會議大陸會場的主持人、北京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表示:兩岸的醫學交流此前多采用你來我往的形式,但由於赴臺手續繁瑣、舟車勞頓以及人數限制和成本問題,使交流的頻率、層次和範圍受到不小影響;而視頻研討會形式以高效、直觀、便捷的方式,使更多的專家都參與其中,為兩岸醫生大規模、常態性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將為兩岸醫學交流新模式的探索提供寶貴經驗。
記者在研討會現場看到,很多大陸方面專家對兩岸這一形式的交流抱有極大興趣。雖然當天有多場分會同時進行,但視頻會還是吸引了近300醫學專家參與,幾乎佔本次北京骨科年會參會人數的一半。一位來自中日友好醫院的專家表示:通過視頻會議可以看出臺灣醫生專業紮實,英語過硬,擁有較強國際視角,一些技術觀念讓自己受益匪淺,希望能有機會能更深入交流。
本次視頻會臺灣會場的主持,臺南奇美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高振興透過視頻表示:兩岸專家通過最便捷高效的方式就專業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面對面交流,突破了時空限制,是兩岸醫學交流走向常態的開始,希望促進兩岸醫學工作者更進一步了解,為深層合作積累經驗。
據了解,頸椎病是亞洲人的高發病。由於亞洲人種椎管存在先天狹窄,一旦患病則會產生嚴重的神經壓迫症狀,甚至容易因脊髓受壓而導致截癱。兩岸人同源同種,發病情況相同,可以說頸椎病是兩岸民眾飽受困擾並切最為關心的疾病。
今年6月,北京積水潭醫院田偉院長和臺灣奇美醫院高振興主任曾共同操刀為一位在陸臺商成功進行人工頸椎間盤置換手術,並與臺灣方面進行全程視頻連線,通過視訊技術搭建溝通平臺開拓了兩岸醫療合作的全新模式,成為兩岸“通醫”的里程碑。
田偉透露:針對本次視頻會的實際效果和發現問題,將進行細緻改進,計劃今後每年骨科年會都設立兩岸視頻研討環節,並希望將研討領域從脊柱外科推而廣之,集合更多學科專家利用這一平臺交流。而會議成果將用於為患者提供更富有針對性的手術服務,為兩岸民眾帶來更大福音。(記者李徽)
大陸會場方面由來自北京積水潭醫院的田偉院長、上海長征醫院教授袁文和北醫三院孫宇教授共同主持(李徽 攝)
兩岸學者借由視訊技術通過大螢幕進行交流(李徽 攝)
北京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希望今後每年北京骨科年會上都能進行兩岸專家的視頻研討(李徽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