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福建省文化產業,引進臺灣發展文化產業的成熟經驗,進一步加強閩臺經濟文化的交流和整合,對於增強區域文化認同、穩定兩岸文化情感結構,促進福建省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民進福建省委副主委、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社長何強在12日舉行的福建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如是說。
福建與臺灣一衣帶水,兩岸文化一脈相承,源遠流長。文化產業是福建確定的閩臺產業對接十大領域之一,兩岸文化產業合作現已逐步拓展到表演藝術、新聞出版、印刷發行、網路動漫、文化旅遊、文化會展等各個領域,閩臺產業對接呈現很大的潛力。
作為戲劇大省,福建地方戲種豐富,涌現了一大批名角和精品劇目。然而,由於戲劇院團市場化程度低,面臨流行文化的衝擊,一些珍貴劇種面臨後繼乏人的局面,大量古老的戲劇腳本流失。
何強對此表示,臺灣現存劇種大部分與福建相同,如高甲戲、梨園戲、歌仔戲、四平戲等。希望閩臺可以聯手成立股份制公司,對業內優秀戲劇人才和劇目進行策劃性宣傳包裝,打造精品劇目,在兩地巡演,並可推廣至東南亞等福建移民聚居區巡演;對劇目可以進行多渠道開發利用,可以同步推出一些卡通、公仔等工藝產品,也可將劇本改編成影視劇、動漫等行業的腳本。
眾所週知,閩臺兩地也存在著大量對應的信仰群體和民俗文化,如朱子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陳靖姑文化,如鄭成功、施瑯、林則徐、嚴復等在兩岸都具有極高知名度的歷史文化名人。福建還是遷臺居民最集中的地方,特別是在閩南和閩西地區,散佈著臺胞的大量祖墳、宗祠等。
何強說,若旅遊部門對此進行整合,推動一系列“福建歷史名人之旅”、“遷臺始祖發祥地之旅”、“兩岸媽祖文化之旅”、“兩岸陳靖姑文化之旅”等旅遊線路,必將吸引更多臺灣遊客。
此外,福建的壽山石雕、剪紙、木雕、漆畫、陶瓷等民間工藝在大陸具有一定影響力,還有相當的潛力可挖。臺灣在這方面不僅已經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現代化工藝製作經驗和行銷手段,許多品牌工藝還擁有相當可觀的銷售渠道。臺灣著名的創意企業琉園和琉璃工坊,產品的毛利率已超過百分之五十,不僅在兩岸三地形成了大的品牌影響力,產品還遠銷東南亞和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在人力資源培訓、生產和研發上都具有很多值得福建學習之處。
何強也提出,閩臺合作開發閩南語資源,可合作成立推廣閩南語歌曲和歌手的文化經紀公司,開拓閩南語音樂和演出市場;進一步加大支援對臺出版交流的力度,如支援開辦福建海峽書局,把福建建成全國新聞出版業對臺交流合作的基地,與臺灣出版界在出版、發行、版權貿易等多領域進行合作;加強閩臺網遊、動漫等產業的合作對接,促進福建省數字化產業的升級。(完)
[ 責任編輯:高斯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