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副省長洪禮和(資料圖片)
台灣網9月11日南昌消息 江西省古稱為“吳頭,楚尾,粵戶,閩起”,乃“形勝之區”。這個緊靠長三角、氣候宜人、資源富集的內陸省份,地理位置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通江達海的優勢。作為客家發祥地,在地緣人緣和文緣上與臺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當前,在中部崛起和海峽西岸經濟區雙重戰略下的江西,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正在成為臺商西進的“承接熱地”和臺資聚集的“投資福地”。
面對雙重機遇,江西省將如何發展對臺往來與合作,為廣大臺商打造一座產業西進的橋頭堡?
在國慶60週年即將到來之際,台灣網記者專訪了江西省副省長洪禮和,為兩岸網友擘畫贛臺合作的無限可能。
記者:江西是距臺灣最近的內陸省份,江西的贛州被譽為“客家搖籃”,贛臺兩地可以說淵源深厚,請您介紹一下兩地近年來交流交往的基本情況。
洪禮和:江西與臺灣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聯。目前,生活在臺灣的江西籍鄉親有50多萬人,在贛的臺屬有100多萬人。我們以共同民族感情、共同文化淵源、共同經濟利益為基礎,以親情、鄉情、友情為紐帶,促進贛臺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交流合作,取得了明顯成績。
尤其是贛臺經濟合作呈現蓬勃發展的景象。截至今年6月,我省累計批准臺資項目2415個,項目總投資138.4億美元,合同臺資126.7億美元,實際到位資金42.4億美元,居我省吸引境外投資的第二位,在中西部地區名列前茅。亞東水泥、東元電機、菱光科技、升陽光電、華碩科技、統一食品、泰豐輪胎、晶湛科技、華堅鞋城、海暢法藍瓷等一批知名度高、核心競爭力強、產業關聯度大、經濟效益好的大臺資項目相繼落戶,並呈現出規模趨大、結構趨優、集群趨強、增資趨多的良好發展態勢。可以說,江西已經成為臺商投資的新熱土。
隨著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贛臺兩地各界交流也持續熱絡。江西省每年接待來贛探親、旅遊和考察的臺胞5萬多人次,組織100多個團組赴臺交流,並充分利用江西陶瓷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客家文化、書院文化、旅遊文化、名人名鄉文化等文化資源優勢,先後成功舉辦了臺灣道教“尋根之旅”、贛臺客家文化研討會、贛臺鄉鎮長懇談會、海峽兩岸陶瓷藝術家交流筆會、贛臺工會工作研討會、贛臺青少年夏令營等一系列品牌活動,加深了兩地各界民眾的相互了解,兩岸同胞一家親的和諧氣氛愈加濃厚。
此外,江西省多次邀請臺灣主流媒體來贛采風、舉辦高雄記者公會江西瓷都行和臺南廣電團江西贛南客家行等兩岸媒體交流活動,製作了《千年窯火生生不熄》、《贛南客家風情》等一批高品質的聲像作品由臺灣媒體人帶回島內,還與臺灣東森電視臺建立合作,並創立了贛臺心橋網站,通過多種途徑,讓臺灣同胞更加了解江西,提高了江西在臺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記者: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江西在吸引臺資方面卻出現了逆勢上揚的喜人景象。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麼,江西在招商引資方面有什麼獨特的經驗?
洪禮和:近年來,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對接長珠閩、聯接港澳臺、融入全球化”的大開放主戰略。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強調,臺灣是江西境外招商引資的重點地區,要進一步加大對臺招商引資力度,推動贛臺經濟交流合作又好又快發展。
去年以來,儘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但臺商投資江西信心不減,許多臺商將江西視為投資的“放心區”和“安全區”,出現了加速落戶、增資擴產的好勢頭。光寶力信、聯創電子、金松電器等200多家臺資企業接連落戶江西;東元電機、上高裕盛等40多家臺資企業增資擴產;一元數位、廣宥鞋業等臺資企業出口創匯成倍增長。今年上半年,全省引進臺資項目65個,同比增長12%;實際進資2.8億美元,同比增長23.6%,展現出逆勢上揚的喜人景象。
臺資入贛逆勢上揚,成為我省開放型經濟的一大亮點。究其原因,我認為,是江西省領導的重視、品牌交流活動的影響力、臺企轉移承接基地的建設等給來贛臺商帶來了信心。
江西省委、省政府領導堅持做到重要臺商親自會見、重大項目親自洽談、重點問題親自協調,各設區市也將吸引臺資作為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重點,全省上下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六屆的贛臺經貿合作研討會,累計參會臺商6700余人,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合作有特色、有影響的品牌,對宣傳江西、發展贛臺經貿交流與合作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此外,江西共建立了94個工業園和22個特色產業基地,並在大陸率先創立了5個臺資企業轉移承接基地,還設立了5個臺商創業園和13個贛臺農業合作試驗園,召開了全省工業園區吸引臺資現場經驗交流會,協助條件成熟的工業園區創立專門的臺商投資園區,把工業園區打造成為吸引臺資產業集群的承載基地,為承接沿海地區臺資企業轉移和引進臺資發揮了積極作用。
江西省還積極組織精幹小分隊到沿海臺資企業集中的地區和臺灣島內招商,今年上半年全省組織赴臺招商團組44個,412人次,同比增長266%和320%,並有針對性地邀請近千人次臺商來我省考察洽談。
在盡力優化省內投資環境的同時,主動出擊招商,可以說是江西省的重要經驗之一。
記者:根據您剛才的介紹,江西省在投資硬環境上,下了很大功夫,那麼在服務台商方面,江西都做了哪些工作?
洪禮和:臺商很重視投資的硬環境,但更重視軟環境。江西省相關部門一直以來都將服務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密切聯繫臺胞臺商臺屬,傾聽他們的呼聲和要求,切實為他們排憂解難。
為了讓臺胞臺商第一時間了解大陸最新惠臺法律條文,江西省臺辦與江西雲龍律師事務所合作,共同組建了贛臺法律事務服務室,免費為臺胞臺商臺屬提供法律諮詢服務,並協調處理尚未形成訴訟的民事糾紛、經濟糾紛、行政糾紛和其他重大糾紛,接受他們委託的訴訟、仲裁等法律事務,受到臺胞臺商臺屬的歡迎。
為保障臺商權益,儘快處理臺商投訴,省臺辦成立了臺商投訴協調處,到臺資企業集中地區開展《臺胞投資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的執法檢查,推動了一批臺商投訴難案、積案的解決,切實維護臺商的合法權益。
此外,我們還率先在臺灣工業總會網站設立“江西投資招商網”,建立網路資訊服務窗口,直接向臺商提供我省招商引資資訊。建立全省臺資企業數據庫,並實現了動態化、微機化管理,增強了為臺資企業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為減少進出口貨物運輸成本和提高通關速度,江西開通了南昌至深圳、上海、廈門和贛州至深圳、廈門等五條海鐵聯運班列,使貨物運輸成本降低30%以上,同時搭建了屬地報關,口岸驗放和產地檢驗、口岸放行區域快速通關平臺。
為應對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江西省政府迅速制定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50條政策和《關於創建最優發展環境的決定》、《關於減輕成長型、就業型困難企業稅費負擔的若干政策意見》等一批更加開放、靈活、務實的配套文件,幫助企業減輕稅費和社保負擔;省財政每年拿出2個億幫助企業培訓員工,拿出20個億成立信用擔保公司;我們還協調省開發銀行、省信用擔保公司等,為臺資企業提供融資支援,截止目前,累計向金融部門推薦了6.7億元的貸款需求,實際為臺資企業落實貸款2.1億元。
這些措施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深受臺商歡迎。江西省臺辦還將繼續在全省臺辦系統深入開展“臺商服務年”活動,將服務工作落到實處。並且努力創造條件,為臺胞出入境、居住、旅遊、就業、就學、就醫等提供便利,讓臺胞在江西投資放心、創業安心、生活舒心。
記者: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和沿海地區臺資企業轉型升級,臺商投資出現向中西部擴張轉移的態勢,江西將如何迎接這一商機?
洪禮和:江西承東啟西,貫通南北,既處於長江經濟帶和京九經濟帶的中心腹地,又是唯一同時毗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閩東南經濟區的省份。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富的礦產資源、充足的勞動力、優良的生態環境和低廉的商務成本等,都讓江西有條件成為沿海臺資企業轉移升級的理想承接基地。
近年來,江西省經濟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日益完善,對臺商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省會南昌連續五年被臺灣電電公會評為“臺商極力推薦城市”,是中部地區唯一一個連續入圍的城市。尤其是今年,江西成為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第二批開放區域,南昌成為直航臺灣新增的六個航點之一,上饒、鷹潭、撫州、贛州被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贛臺兩地必將往來更加便捷、互動更加頻繁、交流更加擴大、合作更加密切。
當前,沿海地區臺資企業向中西部地區加速轉移,這是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現在最主要的工作方向,是進一步加大對臺招商引資工作力度,不斷改進方法和拓寬渠道,提升利用臺資的規模和品質,搶佔先機,積極對接,努力把江西建設成臺商西進的“橋頭堡”。
具體來說,江西省將在2009年贛臺經貿合作研討會上,堅持走創新的路子,注重實效,充分發揮“贛臺會”這一品牌在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和江西招商引資上的帶動效應;建好樂安臺大農業科技園等13個贛臺農業合作試驗區、南昌高新技術開發區等5個臺資企業轉移承接基地和共青開發區等5個臺商創業園,發揮示範促進作用;把引進利用臺資與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相結合,與抓項目促發展和擴內需保增長相結合,與做大做強我省特色支柱產業相結合,與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相結合,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相結合,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
想臺資企業之所想,幫臺資企業之所需,解臺資企業之所難,為臺資企業在技術創新、融資擔保、開拓內銷市場、發展品牌和人才引進等方面提供實實在在的支援。這些工作江西省有關部門一直在做,而且將努力做得更好。我們要讓臺商都感覺到,來江西投資“成本低、回報快、信譽好、效率高、市場大”,讓江西真正成為臺商西進的“承接熱地”和臺資聚集的“投資福地”。
贛鄱大地正春風,加快崛起展宏圖。江西是個好地方,到江西來投資恰逢其時。江西人民將敞開胸襟,張開雙臂,熱忱歡迎廣大臺灣同胞前來考察交流、投資興業,共同收穫豐收的喜悅,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江西臺辦/張弛)
洪禮和副省長在臺灣與黃茂雄理事長交談(資料圖片)
洪禮和簡歷:
洪禮和,男,1953年11月生,江西余幹人,中共黨員。
1971.06-1972.12,江西省余幹縣古埠鄉知青;1972.12-1977.05,解放軍鐵道兵13師62團戰士;1977.05-1978.03,江西維尼綸廠工人;1978.03-1982.01,江西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1982.01-1987.05,江西省政府辦公廳經研室秘書;1987.05-1990.06,江西省政府辦公廳經研室(調研處)副主任(副處長);1990.06-1993.08,江西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黨組成員;1995.05-1995.10,江西省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95.10-1999.12,江西省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黨組書記;1999.12-2001.12,江西省新餘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2001.12-2003.01,江西省新餘市委書記;2003.01-2007.01,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2007.01至今,江西省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 責任編輯:陽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