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閩粵贛三省10市攜手打造海峽客家旅遊協作體

2009年09月16日 08:25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協作打通省界藩籬

  旅遊業是公認的開放型產業,只有真正做到資源共用、市場共拓、產品共推、客源互送,才能真正實現共贏。9月11日,在龍岩落幕的第七屆海峽客家旅遊歡樂節上,閩粵贛三省10市共同打造“千里客家長廊”成為與會嘉賓、代表們熱議的話題,攜手打造海峽客家旅遊協作體成為各方共識。

  “要充分整合閩粵贛三省的客家旅遊資源,聯合開發以尋根祭祖、參觀客家建築等為主題的旅遊路線,並通過兩岸的民間社團交流等形式對接兩岸的客家文化資源。”在海峽客家旅遊發展論壇上,福建省委黨校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劉大可說。

  閩西具有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近年來,閩西客家地區的旅遊業逐漸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獨特的客家文化和紅色文化成為閩西的旅遊亮點,閩西客家旅遊開始走上產業化道路。劉大可認為,閩西客家文化資源應加以挖掘和整合,線上路、景點、活動等方面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響、有效益的旅遊精品。

  “整合資源,突出主題,設計合理線路;綜合利用客家文化資源,充實已有景點內容,提高可參與性和情趣性;拓展客家文化建設,增加客家旅遊的文化含量;發展客家文化創意產業,大力開發特色旅遊產品。” 劉大可提出了發展閩西客家旅遊的一些構想。

  來龍岩參加第七屆海峽客家旅遊節的廣東梅州市旅遊局副局長丘加悅認為,海峽客家旅遊歡樂節應以客家文化為紐帶,進一步打響區域旅遊合作的品牌。

  丘加悅說,2007年底,在梅州市舉辦的旅遊節上,他們提出了打造“閩粵贛千里客家旅遊文化長廊”的倡議,起草了協作宣言,目的就是把梅州、龍岩、惠州、河源、韶關、深圳、贛州、撫州、吉安、三明這些客家地區的旅遊文化匯聚起來,以客家文化為紐帶,通過這些旅遊線路,探尋客家文化的脈絡之旅、追根溯源之旅,從而形成區域旅遊合作品牌。

  他說,目前,“閩粵贛千里客家旅遊文化長廊”已形成紐帶,10個客家地區往來密切,既有相通點,又各具特色。

  就在不久前,龍岩市已與梅州、贛州先後達成協定,支援跨市旅遊客運包車在承運本市旅遊團隊時實現無障礙運輸協作,進一步加強了三市區域旅遊協作。 協作各方揚長避短,通過資源共用、線路共連、市場共拓、客源互送等,產生了聯動效益。各地旅遊經濟指標近年來都有較大提升,軟硬體設施日益完善。

  交通讓旅遊業如虎添翼

  全長135公里的龍長高速公路連接到閩贛交界之外,永安至武平(閩粵界)高速公路正加快建設,閩西連通沿海的龍廈鐵路順利進入鋪軌階段,通車後,龍岩到廈門只需1小時……交通的全面改善,使閩粵贛10個客家城市旅遊業如虎添翼。

  連城機場通航,龍廈高速公路、贛龍鐵路通車,閩西作為閩粵贛交通樞紐和福建省重點旅遊區的重要地位凸顯,尤其龍廈高速公路和“海西號”列車的開通,拉近了龍岩與粵贛等地的距離。

  在第七屆海峽客家旅遊歡樂節期間,龍岩市旅遊局局長劉先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本屆旅遊歡樂節第一次以海峽客家的名義舉辦,第一次舉辦海峽客家旅遊發展論壇,第一次由兩岸客家地區共同推出海峽客家旅遊產品和線路,第一次舉辦海峽客家美食烹飪大賽,提升了海峽客家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許多旅行社紛紛表示,將與龍岩市實行資源共用,共同打造“海西號”精品旅遊線路。

  期待協作新提升

  隨著海西建設的推進,如何進一步提升閩粵贛海峽客家旅遊協作?在海峽客家旅遊歡樂節旅遊推介會上,廣東梅州、江西贛州市旅遊局負責人分別作了介紹。

  梅州市旅遊局副局長丘加悅認為,要樹立區域旅遊品牌,共建、共用區域旅遊協作網路。構建外部互為促銷、內部互為市場的運作機制,在閩粵贛之間形成一個以海峽客家為紐帶的區域性聯合整體品牌和行銷策略,並實現對接海西。

  贛州市旅遊局副局長東田表示,融入海西,強化區域合作,打造“紅色”、“客家”兩大品牌,是促進贛州市旅遊發展的關鍵所在。

  龍岩市旅遊局局長劉先裘認為,下一階段,要繼續加強旅遊協作力度,進一步參與建設好閩粵贛無障礙旅遊區,與江西瑞金、贛州、井岡山等知名紅色旅遊區協同打造好閩贛紅色之旅精品線路。同時加強與同屬客家地區的梅州、贛州的旅遊協作,發揮三市客家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尋根謁祖遊,共同打好對臺旅遊牌。

  “山深更須入,聞有早梅村。”海西東風為龍梅贛三市旅遊協作搭建了良好平臺。但要實現共同發展,闊步騰飛,仍需三方共同付出努力。相信通過閩粵贛三省旅遊人的辛勤努力,閩粵贛三省海峽客家旅遊品牌一定能蓬勃發展。(記者 黃如飛)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