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媒體尋根究底 走近醴陵釉下五彩瓷

2009年11月06日 08:1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3天就能完成在這樣一幅巨型素燒坯上的手繪,臺灣媒體對大師的造詣驚嘆不已(台灣網 陳寧 攝)

 

  台灣網11月5日醴陵消息 作為湖湘的名片,剛剛在臺灣結束的“醴陵釉下五彩瓷藝術展”深受臺灣同胞的喜愛。首次亮相寶島就獲得如此轟動,使得釉下彩有望成為湘臺兩地文化藝術交流的新亮點。

  世人認知醴陵,多源於醴陵的釉下五彩瓷。這樣精緻的瓷器背後是如何完成的,帶著探究和諸多疑問,兩岸媒體聯合採訪團第二站就來到了久負盛名的醴陵。

  所謂醴陵釉下五彩瓷,是將一種傳統的繪畫藝術呈現在瓷器上,使其作品以獨特的風格出現,其特點瓷質細膩,清雅溫潤,畫工精美,別具一格,釉層下五彩繽紛,畫面栩栩如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釉下五彩瓷燒制工藝十分獨特。從在素燒坯上構圖、勾線、汾水到罩釉、燒成,每一步看似簡單的工序都建立在大量經驗的累積。據工作人員介紹,釉下彩燒制採用當今最獨特的細瓷生產工藝“三燒”法製成:即第一次用800-900的溫度將泥坯燒成素坯;然後用陶瓷顏料在素坯上作畫,畫畢後上釉,入窯用1380-1400高溫進行二次燒制;出窯後對其校型、潔面,再次入窯用高溫煉出。

  雖然無法親身參與釉下五彩瓷燒制的全過程,但是臺灣媒體朋友們還是享受了格外的待遇,嘗試了泥坯形狀的製作。來自臺灣中時集團的記者小齊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轉盤上細細的泥坯隨著他手指間的力度改變著姿態。在享受與泥坯融為一體的樂趣同時,他也坦言,這項工作看著容易,實際操作卻很不好把握。對於大師們設計的那些造型別致、工藝繁瑣的瓷器,他表示由衷的佩服。(記者 陳寧)

 


傳說中的汾水工藝,毛筆尖是不能碰到素燒坯的,全靠筆尖的液體帶動顏料(台灣網 陳寧 攝)

 

 

臺灣記者在師傅的指導下,親自感受製作工藝的難度(台灣網 陳寧 攝)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