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臺北3月8日電 新華社記者 劉剛 徐群
在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MOU)生效將近兩個月後,一度因臺灣方面的多種限制和相關政策法規延宕而趨於平淡的兩岸金融業往來,似乎又迎來轉圜空間。臺灣多家財經媒體本週相繼披露,臺當局兩岸金融業往來3項許可辦法最快本週公佈或一週內公佈。島內業者對此充滿期待的同時,也希望當局開放力度大一些,腳步更快一些。
“我們和大陸方面的交流早就開始了,業務合作也早就已經準備好了,就等一聲令下。”臺灣日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負責人王士誠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作為臺灣歷史最久的券商之一,日盛早在11年前就在上海設立了辦事處。王士誠認為,臺灣的金融市場已經飽和,獲利結構穩定,成長空間有限,進入正在成長的大陸市場,或者吸引大陸龐大的資金,將使臺灣的金融業重現生機,獲利也將是跳躍式的增長。
事實上,在去年兩岸簽署MOU之前,臺灣業者和市場期待很高,金融股一度走強。“但沒想到簽署前的兩三天,當局會突然加上那麼多限制,”王士誠說,“原本以為可以開放互相的股市,自由投資,結果很多東西都打了折扣。”
從去年11月以來,臺灣金融股一直疲軟。王士誠表示,很長一段時間臺灣的金融媒體對兩岸投資基本沒有什麼聲音,如果當局開放的腳步更慢的話,金融股的股價將跌回當初的起漲點。
臺灣統一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策略分析師胡聲安也認為,現在臺灣金融市場比較冷淡,“但苗頭也有變化,我們期待即將商簽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能有所突破,從長遠來看,這對臺灣的金融業是有幫助的。”
就在剛剛過去的一週,臺灣的富邦金控和統一證券先後和大陸公司成立了合資金融公司。胡聲安認為,這具有一定的指標意義,因為對於臺灣業者來說,參與大陸市場的捷徑就是找合作夥伴,這樣有機會取得較快的突破,“但關鍵還要看兩岸金融合作方面有沒有更大的動作”。
從目前臺灣財經媒體透露的資訊來看,臺當局即將公佈的3項許可辦法仍對諸如投資總量、匯率、投資標的等限制頗多。對此,王士誠表示,金融和經濟往來對兩岸民眾來講是最直接的,也是最迫切需要的,應該摒除一些政治考量和限制。
“像現行的對QDII資金的限制,開放和沒開放幾乎一個樣。”王士誠說,從業內人士的角度觀察,已經進入臺灣的兩個大陸QDII,正是由於投資領域限制很多,換匯手續也很麻煩,除了初期有一些投資動作外,活躍程度並不理想。
一直致力於服務兩岸金融往來的臺灣鵬景集團董事長王忠鵬認為,同文同種的大陸市場,是臺灣金融業者最大的利基所在。“臺灣的業者已經失去了進入大陸市場的最好時機,如果再延宕下去,就連機會都沒有了。”
臺灣統一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副總經理林仲亨也表示,公司首要的發展方向就是大陸市場,“我們對此有很大的期待,但總是受限于現行規定和政治考量,這是當局需要多思考的,也需要領導層的智慧。”
“我的簡體字名片早就印好了,”王士誠說,“但願這次不要又給了我們希望,還做那麼多的限制。”
[ 責任編輯:王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