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體育產業合作是大勢所趨!這是日前在晉江召開的兩岸體育產業研討會上,兩岸專家學者、企業精英的共識。
“兩岸體育產業攜手時勢已足。”省體育局副局長吳立官認為。他透露,僅我省來說,目前與臺灣民間體育文化交流已實現了常態化、規模化。今年上半年的兩岸體育交流大賽,就吸引了臺灣14個武術團體300人參加,此外,還有廈金海峽橫渡、廈金帆船對開、“兩馬”體育聯誼賽等。下半年,金門縣將組團參加我省省運會、省老年人體育健身大會。6月份,閩臺簽訂的體育合作協議更顯示出兩岸體育交流的熱絡。
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研究員鮑明曉分析,大陸和臺灣加在一起,體育產業總產值佔全球的份額仍然較低。大陸體育產業雖然近年來發展迅速,每年均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長,但由於起步較晚,截至2008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只有1555億元,佔GDP0.52%,從業人員也只有317萬人。臺灣體育產業儘管起步較早,較之大陸也相對成熟,但自身市場空間有限,運動產業和市場體系不健全,近年來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增長乏力的現象。“如何振興兩岸體育產業,打破歐美發達國家憑藉技術和品牌優勢牢牢佔據全球體育產業鏈的高端,在‘微笑曲線’兩端坐享豐厚利潤的局面,唯有兩岸業界攜起手來,將大陸的資源優勢、成本優勢、市場空間優勢與臺灣的管理優勢、技術優勢、資本優勢有機整合,才能突破困局。”他說。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劉扶民透露,本屆研討會就是去年大陸考察臺灣體育產業時,與中華臺北奧委會商定舉辦的。雙方達成意向,今後每年舉辦一次,在大陸與臺灣輪流舉辦。“我建議兩岸以此為平臺,進一步展開體育產業深層次、大規模的交流。這也是這項會議的初衷。”他說。
據省體育局有關人士透露,兩岸合作,眾多國內體育品牌躍躍欲試,安踏就計劃明年在臺灣設立專賣店。安踏媒介部經理袁偉認為,中國的體育產業發展空間很大。大陸的體育產業集中度高,在生產領域及品牌行銷具備強大的領先能力。臺灣經濟發達,在體育產業有著豐富的國際化經驗,雙方互補優勢明顯。“我們與臺灣方面的合作今後會更加緊密。”他告訴記者。(記者 陳尹荔 實習生 麥如深)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