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教育界代表:兩岸都應加強中小學生品格教育

2010年08月20日 13:3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正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開展為期6天教育交流考察的臺北市、臺北縣一些中小學校長表示,兩岸應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品格教育,培養擁有健全人格的現代人才。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小學校長李柏佳說,目前臺灣單個家庭的孩子越來越少,經常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對著一個孩子,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像“小皇帝”一樣長大,他們不懂勤勞、不知節儉,沒有毅力和責任心,也沒有抗擊挫折的能力,就是沒有形成健全的品格。

  “幸好臺灣民眾已經認識到孩子們不能再這樣寵下去,開始在學校教育中加強對其品格的教育。”李柏佳說。

  臺北縣新和小學校長池勝和是臺灣“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的發起人之一。他告訴記者,這幾年臺灣教育界特別重視品格教育,把“忠孝仁義”“禮義廉恥”作為品格教育的核心價值。現正在推廣一個“觀功念恩”活動,即呼籲人們多看別人的好處,多感謝別人給予的幫助。

  “在臺北縣,教育主管機構還要每學期評鑒各學校的品格教育效果,分為5個等級,考評好的會嘉獎,考評結果不好的則通報批評。因此學校的壓力很大,會更加注重品格教育。”池勝和說。

  臺北市東湖小學校長翁繩玉說,品格教育是學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師不僅在課堂上教孩子們怎麼做,而且在實際生活中爭當表率,讓孩子們將理論融入到實際生活中,形成好的品格。

  “這兩年通過媒體的正面宣傳,家長們的表率,孩子們在這方面的情況已經好了很多。”池勝和說。

  與臺灣一樣,同樣面臨獨生子女問題的大陸也在近兩年大力開展類似的德育教育。在上海,學會“感恩”已經寫入新版的上海市《中學生守則》;寧夏從2007年開始將每年的5月確定為全區學生的“孝敬父母月”,開展諸如倡導每位學生為父母洗一次腳(頭)等活動。

  李柏佳說,他近5年來沒有去美國等國家考察,而是把目的地都安排在大陸各地,他也發現大陸學校日益重視孩子的“感恩教育”和素質教育,有的地方已經將其提到與學業相同的重要地位。

  “我覺得在這點上兩岸有很多共同點,可以加強交流,兩岸教師可坐在一起分享各自開展這些教育的經驗,取長補短,共同促進中小學校品格教育的完善。”李柏佳說。(記者艾福梅)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