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自鄭成功1661年收復臺灣以後,佛教隨大陸移民成規模進入臺灣,深深紮根于臺灣民眾之中,而且民間的觀音信仰十分深厚。普陀山佛教與臺灣佛教有著深厚的因緣。
上世紀50年代初,普陀山部分僧人移居臺灣,對臺灣佛教的發展影響很大。1990年3月,臺灣嘉義聖恩宮主持妙忠法師和管理委員會李義明先生率200人到普陀山朝山進香,李先生當時表示,臺灣的第一尊觀音像是從普陀山請去的,所以臺灣廣大僧尼和佛教徒都想到普陀山進香拜佛。之後,每年臺灣和普陀山的佛教均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
多年來,普陀山佛教協會與臺灣佛光山、法鼓山、中臺禪寺、慈濟功德會、臺南代天府青山寺、南海觀音文教基金會等寺院和團體有著親密的交往。觀音信仰在海峽兩岸有深厚的民眾基礎,兩岸法緣殊勝淵遠,兩岸弟子道誼水乳交融。
吳天池表示,觀音是亞洲的主流信仰,普陀山是世界觀音信仰中心,同時也是臺灣觀音信眾心靈家園,“我們常常想回到這個家。”
“我每次回來都感覺像會娘家,來了十幾年哭了十幾年。很多我們一起過來的,一踏上普陀山這片土地,便熱淚滿面。”吳天池告訴記者,有些大漢來之前說肯定不會哭,但是到了這個地方後還是止不住的哭了起來,“因為觀音在臺灣有太深厚的基礎。”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