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蘊雋永的甲骨文展示、引領時尚的漢字服裝秀、傳統的書法墨寶陳列、新潮的漢字器具展覽……近日,由海峽兩岸文化藝術界共同舉辦的首屆兩岸漢字藝術節,推出了內容豐富的主題展覽、論壇和相關推廣活動,對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進行了一次全面梳理。正如藝術節主題展覽的宗旨所言,“通過對漢字歷史的美學梳理及經典文本的呈現,從漢字的字象、字義等多角度闡釋漢字所承載的歷史與文明,引發民眾對漢字文化的思考。”與此同時,與漢字相關的不少熱點話題也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繁簡字不是交流的障礙
在這場漢字藝術盛典中,人們難免會提到“漢字繁簡之爭”。對此,參加漢字藝術節的兩岸人士有這樣的共識:繁簡漢字的使用不應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心結,也不會成為雙方溝通的障礙。
臺灣“文化總會”副會長林谷芳曾發表過題為《兩岸對繁簡字有高度的一致》的文章。他說:“繁簡之間有多大的區分?其實簡化本來就是生活的需要,就像出現行書、草書一樣,這是一個比較自然的趨勢。我覺得,只要海峽兩岸都能夠體會就可以了。”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田青去年赴臺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活動時,有臺灣朋友問:書法藝術被聯合國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感到非常高興,但是大陸推行簡體字,是否破壞了漢字之美?田青回答說:兩岸對漢字的感情完全是一樣的,繼承、弘揚這份文化的責任也是一樣的。簡體字古已有之,且簡體字絕大部分是從古字、異體字、草書、行書中來的,繁簡體字不應當成為兩岸的心結。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