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兩岸金融高層研討會上,兩岸代表熱烈討論的一個議題是“人民幣國際化”趨勢下,兩岸應如何加強合作。
眾所週知,自2008年爆發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尤其是在後金融危機時期,美國出於自身利益進行無度的貨幣擴張,惡意推動美元貶值,美元在全球出現“信心危機”。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美元走弱無疑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更大的機遇。在東南亞,許多國家早已使用人民幣作為與中國貿易的結算工具;在一些周邊國家,人民幣流通規模已相當可觀,如蒙古國流通中的現金約有60%是人民幣。
面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臺灣無法置身事外。
當前,中國大陸鼓勵業者以人民幣對外貿易結算,這股“人民幣結算”風潮勢必席捲兩岸經貿領域。在臺灣,現階段人民幣交易的屬性是“便民”,主要用於個人旅遊與日常生活需求,而不是廠商間交易的結算貨幣。隨著兩岸進出口貿易越來越密切,人民幣與新台幣如繼續無法直接結算,勢必增加貿易成本。
“兩岸唯一的選擇就是加強合作。”中國建設銀行行長郭樹清說,兩岸三地的外匯儲備佔全球的45%,資本供應地應積極向高端金融業轉型。“臺灣在金融國際化等方面經驗豐富,兩岸金融合作可共同拓展海外市場,更好地促進人民幣國際化。”臺灣永豐銀行董事長邱正雄說。
臺企可否成為人民幣對外貿易區域化結算的試點企業?島內機構可否嘗試持有人民幣金融資產?目前來看,兩岸金融機構的合作明顯落後於兩岸經貿發展進程,未來合作空間巨大。擴大兩岸互設金融機構、推進人民幣與新台幣交易、擴大兩岸金融投資範圍……兩岸金融機構都已做好準備,積極參與到更高層次、更大範圍的合作中去,共同合作加強人民幣國際化,共用兩岸經濟大發展的驕人紅利。(徐蕾)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