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在大陸為什麼能賺錢?有人說因為臺商勤奮,有人說是臺商在產業發展上佔先。企業運營包含方方面面,或成或敗不能簡而化之,但是臺商把握先機的意識不能不提。
2000年臺灣人黃菊芳隨丈夫來到安徽蕪湖。看到當地英語補習市場混亂,遂萌生投資一間規範語言補習機構的念頭。當時的蕪湖市場與20年前的臺灣何其相像!一樣望子成龍的父母心,同樣廣闊的市場,黃菊芳以幼兒英語補習入道,利用臺灣的經驗和曾經身處海外的視野,2003年開始主導當地英語進修教育市場。
有先機意識也表現為善於利用當下的政策。臺商陳志華的蕪湖韋爾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正在代工一條拆車生產線的模具,並與美國客戶共有生產線的技術產權。陳志華將生產線向當地申請為高新技術項目,一旦成功,將獲得當地的科研經費補貼。對於企業來說,維護資金鏈完整至關重要。對中小型企業來說,這尤其困難。因此,掌握大陸扶助企業發展的政策並善加利用,拓廣資金補足渠道,乃是經營方式精明的體現。談及在大陸發展的機會,臺灣中橡集團馬鞍山工廠廠長謝明憲也特別提到,大陸有很多利於企業發展的政策,關鍵看如何利用與操作。
臺灣市場經濟早于大陸幾十年,是臺商佔先的歷史背景。大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若能借鑒臺企的經驗再好不過,可惜以筆者目前掌握的狀況,這種學習的管道並不通暢。
前段時間,國務院臺辦牽頭,在廣東召開會議,交流各地政府幫扶大陸傳統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經驗。以會後公佈的資料來看,其中應有不少企業轉型升級的經驗值得總結。大陸企業同樣面臨轉型升級,不知他們能否有機會獲知以上經驗,甚至與獲得幫扶的臺企進行交流?倘若有關機構能夠為雙方搭建橋梁,讓臺商類似的先行經驗傳播開來,相信對於大陸企業,乃至臺商仰賴的大陸市場都是好事。(王昭)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