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大年 (台灣網 田雲鵬 攝)
台灣網5月7日成都消息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大年7日在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專題研討會上指出,兩岸對“產業合作”有清晰的定位,才能深化貨品和服務業貿易開放效益,進一步創造雙贏的格局。
劉大年在“ECFA實施與促進兩岸經濟發展”研討會上分析兩岸產業合作遠景時指出,兩岸產業合作的整體目標是“促進彼此產業升級”、“發展兩岸共同國際品牌”以及“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在產業合作內容方面,劉大年認為,在製造業方面,可以選擇“十二五”規劃的戰略新興產業及臺灣的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例如新能源、新材料、新動力汽車、高端裝備等,均是可以考慮的方向;在服務業方面,大陸服務業為“十二五”規劃的一項重點,臺灣服務業雖然發展程度雖較大陸高,但國際化程度仍待提升。未來兩岸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而對於深化兩岸產業合作的配套措施,劉大年認為,新時代的兩岸投資應該是雙向的。投資的目標也不再是廉價勞力的取得,而是市場和策略性資源的追求。為達此目的,兩岸應建立新的投資及產業分工模式。在未來推動兩岸產業合作,如何落實保障智慧財產權、活化智慧財產權的應用及產業化以及優化兩岸智慧財產權創造環境,才可以確保兩岸產業合作下創新的成果,產業合作才有可能到位。
劉大年最後指出,兩岸經濟發展迄今,已取得不錯的成果。然而目前兩岸都處在經濟轉型的十字路口,所以產業合作的空間十分寬廣。ECFA無疑是促成兩岸經濟轉型最佳的催化劑,雙方實應把握此一機會,利用產業合作做為提振經濟的助力。 (台灣網記者 田雲鵬)
[ 責任編輯:田雲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