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祭堂,43位兩岸記者一齊向孫中山先生石像深深三鞠躬,敬獻寫有“深切緬懷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花圈。莊嚴肅穆的氣氛中,臺灣記者姚佳倩輕輕擦去挂在眼角的淚花。
這是海峽兩岸“重走辛亥路”聯合採訪團在南京發生的一幕。10日到18日,26家兩岸媒體組成的採訪團沿著辛亥革命歷史發展順序,從廣州出發,走中山、武漢、南京,轉北京,沿途追尋辛亥先賢的腳步,重溫從未遠去的兩岸共同記憶。
廣州黃花崗、中山翠亨村、武漢起義門、南京中山陵、北京碧雲寺……眾多辛亥革命遺跡在兩岸記者眼前紛至遝來。9天的行程如同一條時光隧道,將辛亥革命歷史一頁頁翻開。
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綠樹成蔭,整潔古樸的民居點綴其間,宛如世外桃源。1866年,孫中山就在這個只有60多戶人家的小村出生。如今村口矗立著一座中西合璧的赭紅色小樓,這是孫中山先生親自主持建成的居所,歷經百年滄桑被完好保存到今天。
廣州黃埔軍校舊址,樸實無華的校舍給人肅穆嚴謹之感。校長室、飯堂、寢室等按照資料照片復原的陳設,仿佛把時間帶回到近一個世紀前,叱吒風雲的國共兩黨精英在這裡訓練生活的時代。
武漢首義公園內,士兵打響辛亥第一槍的塑像高高聳立。“那雕像是我父親,又不是我父親,”打響辛亥武昌首義第一槍的熊秉坤之子熊輝說,“我父親只是武昌首義槍聲的代表人物,豐功偉績屬於所有參加革命的志士,更屬於所有發動、支援辛亥革命的人。”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