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民俗專家: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將乞巧推向國際

2011年08月04日 08:03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1年廣州乞巧文化節3日在被譽為“中國乞巧第一村”的廣州珠村拉開帷幕。由臺灣臺南市5位民俗專家組成的乞巧文化交流團參加了此間舉行的開幕式,他們表示,希望能將兩地乞巧文化的優點結合,共同將乞巧這種中國傳統文化向國際推廣。

  農曆七月初七(今年8月6日)乞巧節(又稱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舊時習俗,乞巧節晚上,少女們要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

  今年6月,以珠村乞巧為代表的天河乞巧習俗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臺灣臺南市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長畢黎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廣州珠村對傳統的乞巧文化保留得較為完整,從去年開始,每年的廣州乞巧文化節她都會帶著臺灣的民俗專家到珠村進行交流,希望兩岸能夠互相學習,並在國際上展示中國傳統的乞巧文化。

  對兩岸乞巧文化有多年研究的臺南市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長特別助理高靜宜向記者介紹,臺南和珠村兩地都有著悠久的乞巧節傳統習俗。臺南的乞巧節以“做十六歲”作為節日的主要禮俗,即由雙親捧著用竹架紙扎糊成的“七娘媽臺”,讓家中剛滿十六歲的子女從亭下穿過祈求“平安、成長”的儀式;而珠村則將“心靈手巧”的乞巧傳統強調出來,“巧婆”、“巧姐”在乞巧節期間會製作出各式各樣的工藝品並進行展示,這改變了許多人對乞巧節的認識。

  此外,珠村的老一輩乞巧藝人還會將乞巧文化傳授給年輕一輩,因此這種傳統文化能在此得到很好的傳承。

  2010年,臺灣臺南市與珠村首度進行兩岸乞巧文化交流,臺南將七夕立體紙雕作品“七娘媽亭”贈送給珠村,今年該作品仍繼續在廣州珠村乞巧文化節期間展出。(吳敏平)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