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岸經貿交往日趨活躍,五糧液、兩面針、娃哈哈以及福建的惠泉、七匹狼等知名品牌,在臺灣遭搶注,而臺灣的長壽、阿里山、永和、池上等品牌,也有過在大陸被搶注的遭遇。智慧財產權保護正成為近年來兩岸關注的焦點之一。
昨日,2011年海峽法學論壇在福州舉行,200余名兩岸四地的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與會,圍繞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法律制度協調與互動的主題,進行深入研討。與會者表示,去年兩岸兩會正式簽署《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從機制化合作層面為兩岸攜手打擊“李鬼”提供了保障,但兩岸在該領域的制度設計、法令協調等方面,仍有廣泛的合作空間。另外,兩岸應當從創新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使其成為兩岸共同發展的動力之源。
攜手保護攸關兩岸發展戰略
海基會前秘書長、信和國際商標專利事務所所長焦仁和說,1993年汪辜會談就已將智慧財產權保護列為事務性協商議題,“主要包括臺商在大陸投資的專利和技術保護等,這是傳統意義上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隨著兩岸交流領域越來越多,著作權、商標,甚至是農業方面的產權保護等越來越多,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也越來越受兩岸業界關注。”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