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檢驗檢疫局負責人2日向中新社記者披露,今年1至4月,該局共檢驗檢疫通過對臺小額貿易方式進口的臺灣鱉卵57批共計0.39億枚,同比增長14%,佔大陸總進口量70%以上,總價值61.7萬美元。
自2009年3月23日首批臺灣鱉卵從福建泉州石井對臺小額貿易碼頭登陸,3年多來,石井口岸已累計進口臺灣鱉卵4.66億枚,居大陸各口岸之首,泉州也成為大陸引進臺灣鱉卵最大的登陸口岸和轉机集散地。
目前,臺灣鱉卵每週3-4航次經石井口岸登陸已呈常態化。臺灣每年產鱉卵3-5億枚,其中90%以上供應大陸養殖戶。海峽兩岸逐步形成了鱉卵“臺灣生大陸養、聯手打造中華鱉養殖業”的新模式。
泉州檢驗檢疫局負責人表示,臺灣南部氣候條件特別適合鱉卵孵化,孵化技術和成本均比大陸有優勢,而大陸在市場和勞動力方面較有優勢。同時,區位優勢、政策支援等也助力臺灣鱉卵進口量持續增長。
2011年1月1日《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實施後,從臺灣進口中華鱉卵的關稅從20%下降為10%,並在2012年1月1日起繼續下降為5%,大大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今年前4個月,進口商憑ECFA證書就能省下3.1萬美元的關稅。
此外,泉州檢驗檢疫局在大陸率先試行進境鱉卵無需在口岸進行30天檢疫隔離,允許在口岸檢疫合格後先行放行到養殖場進一步孵化、養殖觀察的監管模式,並實行便捷通關措施,有效促進臺灣鱉卵進口。(黃忠族 朱鴻達)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