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大陸對臺惠民新政助推兩岸經貿合作“精細化”

2012年06月18日 13:2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四屆海峽論壇17日發佈八個方面對臺惠民新舉措,涉及臺胞在大陸就業和大陸居民赴臺遊、便利臺胞來往大陸、進口臺灣大米等。參加本屆論壇的不少臺灣基層民眾、臺商以及涉臺專家認為,這些新舉措細緻入微,既設身處地考慮到了臺胞、臺企的具體需求,也有利於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朝“精細化”方向發展。

  在大陸畢業的臺灣學生及其他臺灣居民可與大陸居民同等條件到大陸企業就業、將臺灣居民來往大陸簽注的有效期限從1年延長至2年、設立和啟動“促進海峽兩岸科技合作聯合基金”……當中臺辦、國臺辦主任王毅在論壇大會上逐項宣佈這些新措施時,觀眾席中不時響起熱烈掌聲。

  為進一步支援臺企在大陸的發展,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以及國家開發銀行將在未來3到4年內對臺企再提供6000億元人民幣貸款額度,這一新政的出臺立即引起了與會臺灣人士的關注。

  “資金短缺、授信難、融資難一直是困擾臺企的主要問題,這6000億貸款實在是急臺企之所急。”漳州市臺商協會榮譽會長何希灝說。

  近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帶來的“和平紅利”讓眾多臺企蓬勃發展,不少已紮根大陸的臺企現在需要轉型升級、增資擴產,一些島內中小企業也正積極謀求開拓大陸市場。但“不論企業大小,大家對於資金的需求都很迫切,特別是中小型臺企和農業型臺企,由於風險管控難和可抵押物少,融資困難尤為突出。”何希灝說,“所以新增貸款真是解了不少臺企的燃眉之急。”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資拓宏宇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定國告訴記者,用好這6000億貸款,需要兩岸銀行業進一步深化金融合作,才能將政策“利好”真正轉化為對臺企的支援。他認為,針對中小型臺企抵押物少、授信難的問題,兩岸金融機構可採取信用聯保措施,讓臺企得以用島內資產進行抵押,從而獲得大陸銀行的貸款。

  據新華社記者了解,馮定國所說的這種新型抵押方式,實際上已被大陸一些銀行採用,比如廈門銀行推出的兩岸異地抵押業務,目前已可幫助臺商以島內資產進行抵押、在廈行獲取貸款,可謂開創了兩岸金融合作的新模式。

  國家質檢總局在論壇上宣佈:符合要求的臺灣大米可以輸往大陸,同時啟動臺灣方面提出的其他食品、農產品輸往大陸的相關準入程式。這一資訊讓與會的臺灣農田水利會聯合會會長楊明風非常振奮。他告訴記者,不少大陸朋友對臺灣米讚譽有加,但過去只有少量臺灣米能夠在大陸販售,進口渠道也不穩定,因此售價比島內高出許多。“這次公佈的新措施,一定會大大幫助臺灣米打開大陸市場,大陸消費者也可以吃到價格公道又美味的臺灣好米了。”楊明風說。

  家住臺灣新竹的陳萬福表示,臺灣此前因稻米生產過剩,銷量不好,打擊了農民積極性,很多農田因此荒廢,當局為了鼓勵農民種田,不得不進行補貼。“大陸開放進口臺灣米,一定能有效刺激臺灣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臺灣居民可以在大陸高校申請教師資格證。”聽到王毅宣佈的這項措施,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臺籍助理教授陳經超興奮不已。“太好了,困擾我兩年多的難題終於得到解決啦!”

  陳經超是福建省事業單位錄用的首批編制內臺灣教師之一,此前他一直在為申請教師資格證而奔波,卻因政策限制而不得不陷入“無證上崗”的尷尬境地。而身處同樣困境的臺籍老師,在廈大還有好幾位。

  “現在好了,有了大陸的教師資格證,我在職稱晉陞、科研立項等方面都不會再受影響,這樣就能融入大陸的學術體系了,”陳經超說,“兩岸人才交流進一步完善體制、簡化程式,會吸引更多臺籍人才到大陸,讓他們的職業規劃與大陸體制對接,找到事業‘深耕’的空間。”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唐永紅用“有的放矢、量身打造”來評價海峽論壇發佈的這些對臺惠民新舉措。

  “從這些措施中可以看出,大陸對臺惠民政策的著眼點是解決兩岸經貿交流、人員往來的具體困難和實際問題。”唐永紅說,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目前已進入“精細化”發展階段,所以這些新措施也“更細緻、更務實、更有針對性”,解決的是臺企、臺灣業者和民眾的實際困難。“這也說明,大陸越來越注重提升兩岸經貿交流的品質,也越來越用心傾聽臺灣基層民眾的心聲。”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