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保釣人士登上釣魚島,使得釣魚島爭議再度浮上臺面,尤其日方右翼人士登島插旗呼口號,益發使區域間緊張關係升高。作為保釣一方的臺灣則相對冷靜,以致馬當局被批評“軟弱”、“無能”。未來保釣行動如何進行,已成為兩岸四地必須面對的嚴肅問題。
20世紀60年代,釣魚島主權之爭即已搬上臺面,臺灣曾出現如火如荼的保釣運動,馬英九當時即為保釣青年。後來在漁權之外,釣魚島所處的東海南部大陸架,經證實蘊藏豐富的石油,釣魚島主權之爭乃越發激烈。但為了避免拉高為亞太糾紛影響區域穩定,兩岸四地保釣行動,大多由民間發起,官方顯得相對節制、低調。
究竟臺灣要不要保釣?兩岸四地是否應聯手保釣?臺灣社會鬧鬨哄,無從呈現“主流民意”,綠營的態度就是最好的說明。綠營有三種態度:第一種以李登輝為代表,主張“釣魚島是日本的”;第二種是蘇昌貞的態度,他基本上認為釣魚島是臺灣的“領土”,但他說得不十分肯定,大概是怕得罪李登輝等生活在日本昭和年代的那群人。蘇貞昌的論述重點,在於藉保釣攻擊馬當局“無能”;第三種態度是民進黨籍的宜蘭縣長林聰賢,他批馬當局保釣太軟弱,主張派海軍軍艦護航。
這三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同時出現在綠營,而且都說得振振有詞。說明綠營之於釣魚島,沒有共識、也不要共識,他們要的是藉保釣批評馬英九。尤其這三種態度矛盾這麼大,批評馬英九的口徑卻能一致。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