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十六屆中國投洽會的活動之一,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8日下午在此間舉行。如何把握機遇,攜手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以應對當前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困局,創造兩岸產業的“歷史新高”,成為與會人士熱議暢敘的核心議題。
“本次論壇以‘產業轉型與兩岸合作’為主題,就是探討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世界經濟艱難復蘇的雙重背景下,兩岸進一步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的策略大計與可行途徑。”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在論壇上致辭時說。
在論壇上,來自兩岸的致辭和演講者不止一次提到了所謂的“雙重背景”,簡言之即兩岸經貿雙向互動的熱絡、強勁與世界經濟環境的低溫、乏力。由此,人們就如何抓機遇、破困境、創新局提出了各自的建言良策。
臺灣工業總會名譽理事長陳武雄表示,近年來,兩岸都面臨不穩定的國際經濟形勢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但同時兩岸制度化協商成果豐碩,從“三通”到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再到近期簽署的兩岸投保協議和有關貨幣清算機制的備忘錄,都使得兩岸經貿交流持續擴大。
“我在這裡要呼籲大家好好利用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成果,配合兩岸推動經濟發展的政策,更好地實現雙贏。”他說。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陳武雄表示,兩岸企業都需要轉型升級,在當前的全球經濟形勢下,更需要深化合作,改變以往處於全球產業低端的狀況,通過謀求產業鏈對接,合作發展新興產業,共同制定產業標準,以期攜手疏解困難並共同提升全球競爭力。
“危機也是轉機!”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曾欽照表示,目前大陸臺商大約八成從事第二產業,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大家普遍遭遇困境與瓶頸,必須通過轉型升級,找出持續發展的新路,而過去四年來兩岸通過協商取得的成果為臺商持續發展事業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不要怕!”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葉惠德以其20年投資大陸的經驗和眾多成功轉型升級的臺商案例,闡述了大陸內需市場對臺商的利多因素。他說:“整合資源是趨勢,團結力量大。運用大陸的廣大市場,從大陸出發創造世界名牌是指日可待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任興洲認為,目前大陸正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給臺商帶來了相當的機遇。比如,在生產性服務業方面,由於許多臺商的製造業在大陸已有相當發展規模,為生產性服務業進入大陸市場創造了基礎和條件。兩岸政策和合作機制方面的變化,使得兩岸生產要素的流通更為便利,臺商更有條件在兩岸配置資源。
兩岸企業怎麼合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研究員張燕生談到一個臺灣大廠向他表露的困惑:跟著惠普公司到了重慶,越走越深入大陸西南、西北,會不會越來越邊緣化?
“可以假設臺灣的大廠到了重慶以後,可能面臨不同的路子。一條路子是繼續代工,為歐美生產電子消費品等,可以預計將面對平緩的長期增長曲線;還有一條路子是面對成渝經濟帶快速增長的本地投資和消費市場,一方面參與全球分工尤其是高端分工,帶動臺灣在研發等方面發展,另一方面轉向重慶和成都本地進行研發設計,從過去模式轉型升級,出現新的臺灣企業模式。”張燕生說。
蔣耀平認為,面對全球經濟下行的衝擊與挑戰,兩岸可以進一步創新合作模式,促進聯合技術開發、共同標準設定和創造自主品牌等;可以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合作,促進大陸的七大新興產業和臺灣六大新興產業的對接;同時要務實推動大陸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引導臺資企業根據大陸區域規劃合理進行產業轉移,協助臺資企業開拓大陸內需市場。
“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一定能整合資源和優勢互補,共同提升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兩岸產業合作也必將達到新的水準。”蔣耀平說。
陳武雄也信心滿滿:“我相信兩岸產業一起走向世界的時代必然來臨,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也會越走越寬”。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