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0月17日上海消息 上海的崇明是中國第三大島,近年的規劃方向引起普遍關注,也是臺灣媒體所關注之地,日前,臺灣媒體駐上海記者一行11人到崇明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參觀採訪。
記者們對被譽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的崇明的歷史和近年建設興趣濃厚,他們詳細了解了崇明的規劃,參觀了長江遂道工程,踏訪了崇明博物館,對全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產富饒的魚米之鄉有了親身的感受。
6.5平方公里崇明的東灘濕地是上海面積最大的濕地公園,也是上海終年常綠的“綠肺”,站在濕地的中央放眼望去,草地、山坡、湖泊、樹木構成了完整的生態體系。東灘濕地臨大海、通長江、靠島嶼,300多平方公里的灘塗植被一望無際。在這裡,碧空藍天,成群的鳥類飛翔其間,晨光、日出、雨色、夜幕,遼闊、壯觀、寧靜、秀麗,色彩斑麗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交融一體。這裡的湖泊澄澈而透明,湖水中生長的生物豐富多樣,讓來到這裡的人們留連忘返。
在東灘濕地,記者們邊行邊看邊問,不時地採訪陪同的崇明縣政府臺辦負責人秦志超先生。當了解到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黑臉琵鷺每年從東北遷徙時在崇明曬息,再飛往臺灣越冬時,感到十分親切。
位於崇明島西南端綠華鎮桃源水鄉與明珠湖大堤外側、總面積達4500畝的西沙濕地公園,于2005年9月19日建成,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現象和成片灘塗林地的自然濕地,是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上海市科委立項的濕地生態修復實驗基地。漫步在公園的木橋上,水藍色的天空點綴著幾抹淡雲,時間仿佛靜止,一切歸之於“慢”。偶有兩聲啼鳴,眼見碧空中候鳥逐漸從遠方遷來,棲息在水塘蘆葦之間。純凈而平緩,讓人的呼吸與自然的氧份同步,讓記者們與金秋的崇明結識了解。
崇明作為上海的菜籃子工程基地,其農家菜遠近聞名,以“科技農業、精緻農業、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為自豪的臺灣記者,對勝在新鮮自然、沒有污染的崇明農業、環境生態保護給予了充分肯定,對品嘗的崇明菜、食品也讚不絕口。剛過去的國慶節期間,遊客可以在多處菜園採摘蔬果,遊客採摘著自然水域生長的菱角、無污染土地滋養的花生、地瓜、毛豆等,體驗了“採菊東籬下” 悠閒自得的田園生活,這讓記者們感到愜意。
位於崇明中北部、面積5400畝、國家4A級旅遊景區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于1993年建成國家級森林公園,1997年被評為上海十佳旅遊休閒新景點,也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記者們在崇明期間,還與縣政府工作人員座談,在聽取了秦志超先生介紹崇明與臺灣的交流交往歷程後,對記載崇明與臺灣百萬言的生動故事與數十幅圖片甚為欽敬,諸多采訪的問題都得到了滿意答案。
記者對協助採訪的市政府臺辦、縣臺辦人員說,“崇明太美了,以後我還要來。”(台灣網上海市臺辦通訊員 常志康)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