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從“老死不往來”到“常回家看看”——兩岸探親嬗變

2012年12月13日 16:0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母親提前三個多小時就到了機場,立定在門邊,用她僅有的一隻眼睛緊緊盯著……”

  1988年,作家亮軒頭一次回大陸探親,離5歲去臺灣已40年。母子重逢的一刻,沒有抱頭痛哭,都克制著情緒,只有些手足無措。幾天后,母親哭出來了,而且“會隨時忍不住痛哭”。

  “我是我媽八十歲生出來一下地就四十多歲的孩子。”亮軒說。

  1987年11月,臺灣當局宣佈開放國民黨老兵返鄉探親。海峽兩岸長達38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壓抑許久的親情化成了澎湃的探親大潮。

  “1949年,媽媽帶我來到臺灣。之後幾十年,我常常暗自落淚,心想會不會一輩子都回不去了?”追憶往事,74歲的胡宗彝依然神傷,“我在報上看到能回大陸的消息,非常激動,可惜母親不在了!”

  時隔42年,胡宗彝終於重返故鄉。“一路上很興奮,睡不著,但也很悲傷,因為一些親人已經去世。”他說,“舅舅到機場接我,認出來後抱頭痛哭。叔叔在離家一里的地方等我,見面後就一直掉眼淚。”

  1946年,15歲的臺灣少年徐兆麟不及與家人道別,就被送往國共內戰前線,從此留在大陸。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