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開展兩岸政治對話 臺需走出“踏步”困局

2013年05月04日 08:57 來源:人民政協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岸“三通”實現了、ECFA簽署了、赴臺旅遊開通了、兩岸兩會4年(2008-2012年)舉行8次會談簽署18項協議……伴隨著兩岸關係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發展態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出現了重大良性改變,從開創期逐步進入鞏固深化期,也有人形容為“深水區”。

  要使處於“深水區”中的兩岸經貿合作與交流有更大的作為,兩岸頂層制度設計與保障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兩岸必須有與之相關的政治性議題對話與協商。在此情形下,下一步兩岸關係如何更進一步?兩岸之間的政治對話與協商如何順勢而為,引人關注。

  兩岸必然朝向政治對話

  今年適逢“汪辜會談”20週年,日前,兩岸先後舉行了紀念活動,一方面總結過去兩岸交流經驗,另一方面提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期待。

  在大陸海協會舉行的第三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暨紀念“汪辜會談”20週年活動中,國務委員楊潔篪與海協會新任會長陳德銘不約而同地談到兩岸“終究要務實探尋政治難題的解決之道”,並都鼓勵展開“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受到兩岸各界關注。

  與此同時,在臺灣,由臺北論壇基金會和海基會分別舉辦的“汪辜會談”20週年紀念會中,兩岸政治對話議題同樣引起熱議。

  而此前,今年3月底在福建平潭召開的第11屆兩岸關係研討會上,剛剛接任國務院臺辦主任的張志軍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也提出,要正視這些問題,不應有人為設置的禁區;要積極思考,努力探尋解決之道;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逐步累積共識。

  “可以預見,雖然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兩岸協商的著力點仍是經濟、文化等事務性商談,但是,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兩岸下一階段的關係,必然朝向進行政治性對話與商談的方向發展。”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

  事實上,兩岸進行關於政治性對話與協商的話題,從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後,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學者就在不斷地進行探討。特別是去年在哈爾濱舉行的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中,兩岸首次將促進和平發展相關的政治性議題作為論壇最主要議題進行了探討協商;隨後召開的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要對兩岸的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而近段時間以來,兩岸智庫針對政治議題為主的座談、論壇也日漸加溫。

  臺莫回避兩岸政治對話

  “儘管兩岸政治對話與協商的問題已逐漸浮上臺面,但是在對待這一問題上,兩岸卻持不同的態度。”劉文忠對記者說,大陸方面鼓勵開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積累共識,為今後兩岸協商解決政治分歧逐步創造條件,而臺灣方面雖然對於兩岸民間與學術單位就兩岸政治問題進行研究持正面看待,但是,並不樂見速度太快。

  劉文忠表示,雖然目前兩岸商談的總目標是儘快完成並簽署ECFA後續協議(服務貿易、貨物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以及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商談,但是大陸方面更期待能推動兩岸商簽文教交流協議、進行政治協商與對話,而臺當局卻一直在推搪“兩岸政治條件尚不成熟”、“不知兩岸政治對話內容”、“兩岸政治議題協商不急”等等。

  “兩岸政治議題的對話與協商,遠期來看是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必經之路,近期來看直接影響到兩岸政治互信的鞏固,而且具體牽涉到兩岸交流與合作的拓展與深化,是兩岸不可回避的重大問題。”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對記者說,兩岸政治對話協商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行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回避不了的。“‘九二共識’難道不是兩岸1992年政治協商與對話的結果?沒有‘九二共識’,兩會如何商簽18項協議?朱衛東表示,兩岸進行政治協商,不是統一的談判,更不是矮化或吞併,而是為了消除與解決影響兩岸發展的政治性障礙,有利於兩岸關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兩岸之間目前的許多障礙都是由於互信不足,以致產生誤解與隔閡,這些固然有賴時間化解,但不溝通如何促進相互了解?不對話如何促進相互信任,建立共識?”臺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表示,推動兩岸政治對話與協商、簽署和平協議茲事體大,必然會遭到島內一些黨派團體的反對,但兩岸進行政治對話與協商並非一無是處,這對降低緊張、增加互信、強化區域安全都有正面幫助。

  政治對話可分階段進行

  “楊潔篪與張志軍就兩岸政治問題的表述,已指出了當前形勢下兩岸政治對話的路徑。”劉文忠表示,兩岸政治議題的對話分成民間、智庫和官方三個層次,大陸提出鼓勵兩岸學術界從民間角度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開展對話,以及連戰先生提出建立兩岸“平衡、對等、有效”的政治框架、兩岸“民間先行、智庫為先”的思路,是一條很不錯的途徑。先由學術界就發展兩岸政治關係展開對話,可以大大降低由官方直接對話的敏感度,有助於推動兩岸政治關係的水到渠成。

  與劉文忠的觀點相近,臺灣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也表示,兩岸政治對話與協商應該分高低階進行,高階的政治議題談判時機還沒成熟,不過,低階部分已經碰觸到,應該要做好準備。

  對於兩岸接下來要做的,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良認為,“政治對話、協商與政治談判是不一樣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兩岸可先有政治對話,然後政治協商,最後才是政治談判。現階段兩岸政治對話時機已成熟,雙方可以坐下來談、先不作任何結論。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則表示,“兩岸不應再蹉跎歲月,應趕緊坐下來談政治議題。”兩岸只有觸及政治議題對話與協商,才能突破兩岸關係發展的瓶頸,兩岸應展開政治對話與協商,從經濟、文化、社會的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走向“政治關係全方位互動”,為兩岸關係傾注動能。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