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年度“漢光”演習自1984年發起,至今年已經持續到了第29號。按照臺軍防務部門的規劃,今年的“漢光29號”演習分為4月舉行的實兵演練和7月即將展開的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兩個部分。
“漢光29號”前一階段的實兵演練在繼承往年“漢光”軍演傳統模式的同時,也有一些新意。透過這次軍演,聯繫最近幾次“漢光”演習的情況,我們可以透視出馬英九上臺以來臺軍的軍事戰略和作戰理念。
沿革傳統 融入新意
臺軍“漢光”演習發起的動因是1979年美臺斷交和中美建交,那時臺灣當局感到安全壓力劇增,因而在當年第一次舉行了大規模“全島性”實兵防衛作戰演習,代號“漢陽”。後經過調整與改革,臺軍于1984年正式展開代號“漢光”的年度性演習。“漢光”演習是臺軍層級最高、規模最大、參演人數最多、合成度最高的三軍聯合作戰演習。
“漢光29號”演習的假想敵依然是解放軍,大的作戰背景一成不變的是“解放軍武力進犯臺灣”。此次演習中,臺軍的想定是解放軍登陸力量在海空作戰力量的掩護下向臺灣本島、澎湖外島進發,攻佔澎湖的艦船清晨在距離五德海岸30公里處換乘登陸載具,準備強行登陸,登陸地點為澎湖山水海灘。臺軍澎湖防衛指揮部在海、空兵力支援下,依計劃對解放軍執行反登陸作戰。之所以把解放軍登陸地點假想在澎湖,是因為臺軍認為,歷史上,澎湖歷來是外敵進犯臺灣的前進基地,戰略地位重要,是防務固守重點。
臺灣防務部門要求“漢光29號”要貼近“敵軍軍力發展、戰術、戰法改變及可能之威脅”,演習重點是針對解放軍導彈攻擊、空中作戰、資訊作戰、登陸作戰等手段進行反制。
根據這種作戰指導,“漢光29號”分為“應急作戰與聯合防空”、“全面作戰”、“聯合截擊作戰”、“‘國土’防衛作戰”4個階段。在課目設置上以“動員與戰力恢復”、“聯合防空”、“戰力保存”、“反擊作戰”、“反機降作戰”為主。
具體內容包括“反制導彈、無人飛行載具攻擊”、“強化聯合防空整體戰力”、“提升資訊戰攻防作業能力”、“精研聯合截擊戰術戰法”等。
“漢光29號”的課目設置和演練內容跟以往的歷次演習大致相同,這很大程度上是由臺軍一如既往的想定背景決定的。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演習也融入了一定的新意。如演習選定在澎湖外島的第一作戰區開展,“護島”意味濃厚,聯繫近日緊張的釣魚島局勢,日本媒體很關心臺軍在“抵禦解放軍進攻”的假想之外,是否暗含護衛釣魚島的內容。臺軍方發言人回應“對(釣魚島)整體局勢發展有一套相關因應計劃”的表態也引人遐想。
隨著網路安全問題日益成為重大挑戰,“漢光29號”也把應對戰時網路攻擊滲透列入重點,演練了網路安全防護與網路癱瘓攻擊等內容。
[ 責任編輯: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