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懷孕的“圓圓”在臺北市立動物園玩耍。新華社發
大陸贈臺大熊貓“圓圓”6日晚給了臺北一個驚喜,當晚20時05分在臺北市立動物園順利產下一隻雌性幼仔。
大熊貓“團團”和“圓圓”2008年來到臺灣,此後“圓圓”屢傳“疑似懷孕”消息,卻回回落空。此次首傳佳訊。
“圓圓”當媽了
臺北動物園7日早上召開記者會,發佈“圓圓”產仔的詳細情形。“團團”和“圓圓”今年3月14日起有幾次相處,但並沒有迸出愛的火花,動物園方面于3月17日到19日為“圓圓”進行3次人工授精。“圓圓”從6月10日開始有延遲進食、食欲明顯減少、活動力下降等懷孕行為表現。
自6月12日起,“圓圓”出現臨盆預兆:明顯減食,不願到展示場,也不願進行超聲波檢查。6月28日“圓圓”開始有築巢行為,也出現舔陰動作,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專家分析,生產時間就快到了。
6日下午16時45分,“圓圓”開始陣痛:肚皮一陣一陣抽動,顯得坐立不安;18時52分破水;20時05分誕下一仔。
本報記者在動物園展示的錄影中看到,“圓圓”雖然是首次產仔,卻表現得很有母性,寶寶一落地就用嘴叼起,抱到胸前呵護。動物園貓熊繁殖小組召集人張志華介紹,“圓圓”不吃不喝地保持抱姿近半個小時後,保育員才進入產房,一邊安撫它一邊悄悄取出幼仔。由於保育員平時與“圓圓”交情很好,所以這一過程並沒有驚動它。
“超重”寶寶
張志華介紹,一般熊貓幼仔在120至150克之間,這只幼仔重183.4克,身長15.5釐米、尾長5.8釐米,為雌性,一齣生就發出洪亮叫聲,是個健康的寶寶。
保育人員將熊貓寶寶抱離“圓圓”之後觀察到,“圓圓”乳頭濕潤,似有喂過奶的跡象。園方表示,預計大熊貓寶寶將在保溫箱待上一個月,才會送回去給“圓圓”,一直要長到6個月大,才會和大眾見面。
動物園表示,熊貓寶寶的命名希望有社會參與,能傳遞保育教育資訊。
從7月2日起,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兩位專家一直在臺北和動物園方面密切合作。臺北動物園表示,熊貓幼仔出生後,第一時間打電話向四川的大熊貓專家報喜,“他們的功勞特別大”。
張志華表示,此次“圓圓”順利生產,非常感謝大陸專家的協助,“因為臺北動物園沒有熊貓產仔和帶仔的經驗,所以我們有到大陸去學習,大陸的經驗非常多,我們會依照流程操作。”
臺北市動物園發言人表示,為了讓“圓圓”能專心育仔,同時讓廣大“圓圓”迷能了解熊貓幼仔的成長情形,動物園將於每天10時30分,整理前一晚的情況和大家分享“圓圓”坐月子的心情點滴,也謝謝大家的關心。
7日上午,記者看到,動物園熊貓館展示場依舊迎來不少遊客,新科爸爸“團團”看起來有點坐立不寧,不停走來走去,用嘴拱門,仿佛在尋找“圓圓”。
與雅安分享好消息
通常情況下,大熊貓每年只有一次發情期,以自然交配方式完成傳宗接代的大熊貓只佔20%。2011年2月9日,“圓圓”首次在臺北市立動物園接受了人工受精,第二天又接受了二度受精。
2011年2月11日,“團團”“圓圓”首次“圓房”,進行自然交配,但未成功。當時,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葉賈森表示,大熊貓繁育後代一直就是難題,對圈養大熊貓都普遍採取自然交配與人工授精並行的方式。
“圓圓”當上媽媽的消息讓許多臺北市民感到振奮。臺北市民林先生接受採訪時幽默地說,希望臺北市民能好好學習一下,“鼓勵大家多生育,小傢夥都可以這樣很順利生下來,我們人類也要加把勁,讓人口出生率不要降太多。”
臺北市長郝龍斌透過發言人表示,肯定臺北市立動物園努力不懈的態度,“有志者事竟成”。他還表示,將和四川雅安大熊貓基地分享這個好消息,並保證會好好照顧“團團”、“圓圓”及幼仔一家3口。
[ 責任編輯: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