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企業家峰會搭建兩岸企業界合作高端平臺

2013年07月13日 09:03 來源:新華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7月11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備受關注的兩岸企業家峰會成立,這是為兩岸企業界搭建的機制化高端交流合作平臺。兩岸共同預期,峰會加強兩岸經濟領域高層次對話和協調,對促進兩岸經濟共同繁榮、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將產生深遠影響。

  兩岸合作──

  峰會升級專注經濟交流

  此次組建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已經成為兩岸之間四大交流合作平臺之一。

  正如峰會理事長曾培炎所說,目前,兩岸之間已經有了經貿文化論壇、兩會商談、海峽論壇這三個平臺,分別從政黨、授權協商、民眾等層面開展合作,但還缺少一個比較成熟的企業界交流合作平臺,搭建這樣一個平臺,成為兩岸企業家的共同願望和訴求。

  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2008年9月在南京創立,此次峰會就是在這個平臺基礎上升級的。紫金山峰會由南京市政府和江蘇省臺辦共同創辦,幾年下來,峰會已經成為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力強的兩岸企業界高端交流合作平臺。為使峰會上升為海峽兩岸之間四大對話交流合作平臺之一,經過協商,達成了在兩岸分別註冊成立兩岸企業家峰會民間社團組織的共識。兩岸企業家峰會成立由此“水到渠成”。

  峰會秘書長魏建國說,兩岸企業家在產業合作、技術交流等方面已取得很大進展,但現在需要更高層次的合作,同時也需要兩岸企業家共同面對兩岸合作中遇到的新課題。比如在經濟領域,特別是今後大陸發展中,臺灣有哪些企業可以進行上下游的配合,再比如說大陸投資臺灣,臺灣有哪些需要?這些都要兩岸企業家在新形勢下共同研究,峰會正是這樣一個有效的平臺。

  “峰會將使兩岸企業家的聯繫更加緊密,最大亮點是建立了一個長效機制。”省臺辦副主任王少邦說。

  企業利好──

  優勢互補共同賺世界的錢

  環顧峰會成立的背景,全球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正在發生深度調整,這對兩岸深化經貿合作、共同提升國際競爭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創造了新契機。臺灣企業包括一些大陸企業,對於發展兩岸合作的願望尤為迫切。峰會的成立正是致力於推動兩岸資源有效整合、加強兩岸產業對接,深化兩岸經濟互利合作。

  兩岸企業家是兩岸經濟合作交流的主角,峰會理事會為此提出,要調動企業家的積極性,推動合作取得新成果。“兩岸合作經濟是基礎,我們為什麼願意來到這個平臺參加峰會?因為對兩岸企業來說,很多方面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去賺世界的錢。”與會的民營企業家代表,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表示,這次兩岸企業家峰會的成立,意義就在於把兩岸經濟界的合作機制長效化了,變成有效的組織系統,有利於形成兩岸經濟共同體。

  記者注意到,作為峰會一大亮點,峰會設立了宏觀經濟交流,能源、石化、裝備產業,金融產業,成長性企業,文化創意產業等七個產業合作推進小組,抓住兩岸經濟轉型的機遇,推動合作升級,共同開發國際市場。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擔任峰會的顧問。他在會議現場表示,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需要一步一步地來具體運作,峰會是兩岸經貿界之間一個很好的交流合作平臺。

  江蘇機遇──

  當好東道主打造“四個新高地”

  兩岸企業家峰會發端于江蘇,也必然給深化拓展蘇臺合作帶來新的機遇。

  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在南京舉辦以來,大陸和臺灣企業界知名人士積極參與。2012年出席峰會的代表逾千人,其中來自臺灣的企業家超過500人。在日前的峰會成立大會上記者得到證實,今年的年度峰會將於11月8日至10日在南京舉辦。江蘇表示“全力當好東道主”。

  抓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機遇,蘇臺經貿、文化、科教等領域交流合作近年來不斷拓展深化,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良好格局。目前,全省累計批准臺商投資項目超過2.4萬個,實際到賬臺資超過610億美元,佔大陸1/3強,蘇臺貿易佔兩岸貿易總額的1/4。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已獲國務院正式批准。而據臺灣有關方面統計,近年來臺灣企業在大陸獲利前50強中,九成在江蘇設有項目,其中前20強全部在江蘇有重大投資。

  為辦好一年一度的紫金山峰會,我省將整合地方資源,加大投入,全力配合峰會理事會秘書處,加強兩岸合作長效機制建設,提供優質服務保障。而隨著兩岸企業家峰會的升格和運作機制化的不斷完善,也將對江蘇全力打造對臺交流合作“四個新高地”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本報記者 陸 峰

  本報通訊員 陳天琦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