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與18日,“清代臺灣進士專題展”在臺南市孔廟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儀式,圖為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與臺南市副市長顏純左交換禮物。(北京市臺聯供圖 台灣網發)
台灣網9月23日消息 明鄭時期,儒學文化在臺灣落地生根,隨之科舉制度也傳至臺灣。科舉制度在臺灣推行兩百餘年,有據可考的臺灣進士就有33人,他們的名字至今銘刻在北京孔廟的進士題名碑上。為了讓更多人士從歷史的角度了解科舉制度在臺灣的發展沿革,引起各界人士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興趣和關心,9月18日,北京臺灣會館與臺南市文化協會共同主辦的“清代臺灣進士專題展”在臺南市孔廟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儀式。
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名譽會長盧鹹池、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北京)館長吳志友、臺南市副市長顏純左在開幕典禮上致辭,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汪毅夫、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長葉澤山、臺灣民意代表洪玉鳳等出席了開幕儀式。來自兩岸近百名專家學者、進士後人、各界嘉賓參加了開幕式。
盧鹹池指出,北京臺灣會館作為當年臺灣人赴京趕考落腳的場所,是現在大陸僅存的一座臺灣會館,有百年曆史,與科舉有深厚淵源。府城臺南歷史上儒學人才輩出,冠絕全臺,是科舉年代臺灣涌現進士最多的地方。此次展覽在臺南孔廟舉辦更有其特別意義。顏純左對此次展覽在臺南展出表示歡迎和感謝。
開幕式上,主辦雙方互贈了禮物。與會貴賓、進士後人等來自兩岸的10余名代表共同為“清代臺灣進士專題展”開幕剪綵,並於剪綵儀式後與臺南觀眾一起參觀了展覽。
此次展覽由120余塊展板組成,內容包括科舉制度在臺灣的設立和發展、知名臺灣進士介紹以及作為中華文化主脈的科舉制度對臺灣社會所產生的深遠影響等,再現“臺灣進士”這一群體的風采和成就,讓觀眾進一步感受科舉制度所包含的豐富文化內涵。整個展覽將持續至9月30日。
展覽重點展出了北京孔廟進士題名碑中鐫刻有清代全部臺灣進士名字的22通題名碑的拓片。這些碑帖不僅是第一次在臺灣展出,在兩岸亦是首次集中公開展出,在臺引起很大轟動。臺灣觀眾紛紛表示,能夠近距離地欣賞到這些珍貴的拓片,在上面找到臺灣進士的名字,非常震撼,很受感動。此次展覽還集中展示了部分記錄有臺灣進士名字的大小金榜、進士齒錄等史料,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台灣網、北京市臺聯聯合報道)
北京市臺聯名譽會長盧鹹池在開幕式上致詞(北京市臺聯供圖 台灣網發)
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館長吳志友和臺南孔廟負責人交換禮品(北京市臺聯供圖 台灣網發)
各位嘉賓剪綵(北京市臺聯供圖 台灣網發)
[ 責任編輯:楊永青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楊永青
原稿件來源:台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