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南京開幕 盧輝 攝
“我們脫離了國共內戰思維,以非常客觀的思維來參加這個研討會,本身就是兩岸關係近年來和平發展的最好的例子。”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說。25日上午,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南京大學、臺灣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在南京召開,期間吳伯雄致辭。
這是繼去年在臺灣首次召開“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後,兩岸合作在大陸召開的第二次“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此次研討會主題為“孫中山、宋慶齡與民族復興”。
大陸方面,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胡啟立、副主席梁保華,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顧問陳雲林等,臺灣方面,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臺灣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許水德以及兩岸學者、嘉賓近200人參加研討會。
梁保華表示,本次研討會,以“孫中山、宋慶齡與民族復興”為主題,緬懷兩位偉人的歷史貢獻和光輝思想,對於探尋民族復興之路、兩岸和平發展之策,具有深遠的啟迪意義。
梁保華說,當前,中華民族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兩岸中國人面臨著共同繁榮發展、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機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值此之際,共同探討“孫中山、宋慶齡與民族復興”的重大命題,對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把幾代中國人為之奮鬥的民族復興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具有現實意義。
本屆研討會,兩岸學者將圍繞其主題就“孫中山、宋慶齡與民族精神”、“孫中山、宋慶齡與文化復興”、“孫中山、宋慶齡與經濟發展”、“孫中山、宋慶齡與社會建設”等相關議題進行研討與交流。內容涉及孫中山、宋慶齡相關的歷史事件:孫中山建立護法軍政府發行公債,孫中山與南京臨時政府禁煙,孫中山首次訪鄂,宋慶齡改組中國福利基金會,孫中山的民生思想、建設思想、宗教觀,宋慶齡的民族精神、愛國精神、福利思想、和平思想、新聞觀等對民族復興、社會建設、文化振興的現實意義,宋慶齡與南京、與國民政府、與國民革命、與中國共產黨、女權運動的關係和相互影響等諸多方面。
期間,50多名兩岸與會學者提供論文26篇。他們分別來自大陸的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人民大學、廣東省社科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孫中山紀念館等。臺灣學者來自臺灣大學、金門大學、元智大學中國文化大學等機構。(記者 朱曉穎)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