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臺灣開放陸資以來,先後開放三波,但由於臺灣當局設置了太多門檻,對陸資的吸引力並不大。
2012年臺開放第三波陸資之後,第四波項目何時開放,就一直被兩岸業界不斷揣測,受到服貿協議延宕影響,開放一再拖延,如今兩岸簽了服貿協議,卻又在“立法院”拖延。
4年半時間,陸資僅投資臺8.35億美元,這根本無法對臺灣經濟產生明顯拉動。中國大陸企業僅去年就對外投資800多億美元,居全球第三,可見臺灣對陸資吸引力微乎其微。
因為陸資赴臺太少,對臺經濟助力太小,這給了阻撓兩岸交流的勢力以可乘之機。他們鼓動弱勢者說,服貿協議開放後,大陸人會過來奪飯碗。
導報駐臺記者前兩天在雲林採訪一個農產品行銷的論壇,當地中小企業代表就十分關心服貿協議將給中小企業造成哪些衝擊。這類擔心在反對黨的操弄之下,成為反服貿協議的一股不容小覷力量。而服貿協議不通過,陸資赴臺就難以成長。
昨天臺“經濟部政務次長”梁國新表示,兩岸服貿協議順利生效有利於接下來的兩岸貨品貿易協商,並向外界傳遞臺灣積極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的信號,從而吸引更多陸資、外資。臺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昨也指出,兩岸經貿開放是臺灣經濟自由化的必然選擇,是臺灣經貿是否真正自由化的指標。(海峽導報駐臺記者蘭文)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