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會制度化協商後十次會談盤點:十全十美惠及兩岸

2014年02月28日 07:5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全“十”美 惠及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後十次會談盤點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27日在臺北舉行會談,並簽署了兩岸氣象合作協議和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自2008年6月恢復中斷9年的制度化協商以來,兩會迄今已舉行了10次會談,簽署了21項協議,達成了一系列共識和共同意見。

  短短數載,碩果纍纍。兩會協商成果清除了制約兩岸交流合作的諸多障礙,廣泛惠及了兩岸民眾,還拓展了兩岸合作領域,豐富了兩岸交往內涵,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發揮了重要作用。

  鋪設兩岸大交流“黃金通道”

  2008年12月15日,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正式啟動,加上次年6月30日大陸企業赴臺投資開放,兩岸同胞盼望30年之久的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終於美夢成真。兩會簽署的相關協議與達成的共識,正是圓夢的功臣。

  5年多來,兩會協商成果鋪就一條條兩岸交流的“黃金通道”。直航既造就了“兩岸一日生活圈”,也為兩岸商貿往來架設了“高速公路”。

  其中,空運直航日均運送旅客現已躍升至1.9萬人次,每週客運航班增至828班;在海運方面,兩岸航線截彎取直,直航港口已達85個,客運量和集裝箱運量年均增幅都超過12%。

  得益於兩會簽署的協議,大陸民眾赴臺旅遊于2008年7月啟動,實現了兩岸隔絕狀態結束後人民往來的又一重大突破。2013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達219萬人次,累計突破720萬人次。臺灣經濟由此獲益良多,據測算累計為臺灣增加約2433億元新台幣的旅遊收入。

  “兩會復談後高效運作,解決了兩岸交流往來中基礎性的問題,最突出的就是‘三通’。如今,往來兩岸的人潮絡繹不絕,雙向大交流的繁景前所未有,兩會協商談判可謂不負眾望。”上海社科院臺灣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盛九元評價說。

  力促兩岸大合作“升級換代”

  2010年6月,兩會領導人第五次會談在重慶舉行,簽署了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兩岸經濟關係由此跨入新的歷史紀元。

  之後,ECFA後續四個單項協議中的《海峽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和《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先後於2012年8月、2013年6月由兩會領導人簽署。這些成果為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機制,有力促進了兩岸經濟合作。

  近年來,兩岸經貿往來穩步增長。據統計,2009年至2013年,兩岸貿易額累計達7778.7億美元。在全球經濟持續放緩的背景下,這一成績分外亮眼。

  為使兩岸民眾儘早享受ECFA利好,ECFA早收計劃于2011年元旦啟動,800多項早收產品現已全部降為零關稅。

  截至2013年10月底,大陸自臺進口早收產品累計減免關稅約12億美元,自臺進口享受ECFA關稅優惠商品貿易額增長了1.7倍;臺灣自大陸進口早收產品累計減免關稅逾1.2億美元。

  2009年4月,兩會領導人在南京舉行第三次會談,簽署了《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為後來兩岸監管部門達成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和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奠定了基礎。

  兩岸金融合作由此駛入“快車道”,臺灣人民幣業務發展迅速,受到臺灣民眾積極追捧。兩會領導人第四、第五次會談分別簽署的《海峽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在國際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推進了相關領域的兩岸合作。

  “雙方本著共同提升兩岸經濟和開創未來的態度,照應彼此關切,相互諒解,凝聚共識,不斷達致成果,使兩岸經貿關係建構起了邁向常態化、機制化、互利共贏的基礎和保障。”盛九元說。

  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化”

  2008年11月,兩會領導人會談首次在臺灣登場。這是兩會制度化協商的一個新起點,標誌著兩岸關係又朝著和平穩定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此後,兩會領導人會談輪流在兩岸舉行。

  5年多來,兩會致力於解決兩岸民眾關心的社會、民生等問題,構建了兩會協議框架下兩岸交往與合作的規範與機制,推進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化建設。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簽署生效以來,兩岸警方聯合偵破電信詐騙案件上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000多名。臺灣電信詐騙發案數下降近1/2,民眾被騙金額從最高峰的200多億元新台幣下降到2012年的40多億元新台幣。

  此次兩會在臺北簽署的氣象合作、地震監測合作兩項協議,以及之前的食品安全、農產品檢疫檢驗、醫藥衛生、核電安全等合作協議,都攸關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這些成果回應了兩岸民眾的關切,為兩岸交流交往的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除了上述有目共睹的具體成果,兩會10次會談還為兩岸協商解決各領域的問題樹立了制度典範。

  “兩會協商談判的實踐不但解決了一批兩岸交流交往中迫切性的問題,更為兩岸累積互信、增進溝通打下基礎。兩會平臺和機制運作日臻成熟,功能不斷完善,這是值得珍視的無形資產。”盛九元說。

  放眼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不斷深化將為兩岸制度化協商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人們希望兩會繼續秉持“平等協商、善意溝通、積累共識、務實進取”的原則,抱持勇氣、運用智慧再克難關,踏平坎坷成大道,不斷交出令兩岸同胞滿意的答卷。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尹賽楠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尹賽楠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