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人民日報海外版:他們為什麼反“服貿”?

2014年03月24日 08:0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3月23日,島內部分學生佔據臺“立法院”已經是第五天了。3月18日,數百名臺灣大學生無預警地突然衝破保安人員的防線,在民進黨“立委”的帶領下,強行闖入臺灣“立法院”,高喊“反服貿”,砸破玻璃進入議事大廳。此事震驚了整個臺灣社會。23日晚,學生又非法衝進臺“行政院”,高喊“退回服貿”。

  反服貿理由多樣化

  有學生聲稱,兩岸服貿協議是“黑箱操作”、“不透明”,該協議如果在“立法院”通過後,“臺灣經濟將被大陸吞併”人民將“苦不堪言”,他們這一代人屆時將失去工作機會……他們要求退回服貿協議,建立監督機制。看來要求“具體而嚴格”。

  2013年6月21日兩岸兩會在上海簽署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由於民進黨為首的在野黨,歪曲醜化服貿協議,並通過各種渠道對其造謠中傷,極力阻擾其通過,至今簽署已逾9個月,服貿協議還躺在“立法院”未通過。

  同樣,服貿協議在網上隨便一點,其內容就可以清楚地從頭看到尾,但如果不是有些專業知識的人,還真不一定能看懂其中的內容,其中也包括這些大學生。來佔領“立法院”的數百名學生中,有幾個人仔細看過或真正讀懂了服貿協議?據當地媒體報道說,有的學生表示,確實沒有仔細看過服貿協議,大都是在網上看過一些“懶人包”。

  所謂“懶人包”,是指有人生怕別人不知道什麼是服貿協議,就將其濃縮成“通俗易懂”的文件供懶得仔細看的人在網上閱讀。但就是這些所謂“懶人包”害人匪淺。

  綁架民眾的“懶人包”

  據臺灣媒體報道,目前臺灣網路上瘋傳的“懶人包”,多數是根據臺灣大學經濟系主任鄭秀玲編寫的一系列“黑箱服貿自救寶典”濃縮而成。

  “懶人包”,號稱3分鐘讓人了解服貿協議,其內容卻謬誤百齣,危言聳聽。23日,臺經濟主管部門也召開記者會,對“服貿協議是黑箱作業”、“開放大陸勞工來臺就業衝擊臺灣百萬勞工”等五大謠言予以澄清。各界支援服貿協議的人士也對其口誅筆伐。

  “懶人包”強調“服貿協議兩岸開放不對等”,甚至宣稱大陸對臺開放度很低。因為兩岸都是WTO成員,所以,超WTO的開放數目是否對等才是關鍵。在服貿協議中,臺灣對大陸超WTO待遇僅19項,而大陸對臺卻有80項,很明顯是大陸對臺開放程度更高。

  再比如開放生活產業恐被陸資攻佔一說,“懶人包”認為,舉凡雜貨、小吃、麵包、眼鏡、金飾等上千種行業都會被陸資取代,而臺媒稱,這些批發零售行業,臺灣在4年前就已對陸資開放,由於臺灣市場小,儘管早就開放,並沒有“遍地陸資”的情形,同時臺灣“恐陸”卻不恐美、日,顯然這裡就有特定的意識形態作怪。

  “懶人包”還引述鄭秀玲的說法,恐嚇說島內將有上千種行業的500萬人受到服貿影響,其工作將被大陸勞工取代。其實,服貿協議並未開放大陸勞工赴臺,以上所說的情況也根本不會發生。

  鄭秀玲的言論為何能成為反對服貿的主流聲音呢?一位熟悉綠營智庫的學者坦言,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無法拿捏輕重,一開始衝過頭難以下臺,最後

  恐怕很難收拾。

  各界憂慮臺灣經濟

  臺達電創辦人鄭崇華近日憂心地說,服貿持續擱置下去,將傷害整個臺灣經濟。臺灣宏基董事長施振榮公開表示支援服貿。他說,服貿是臺灣經濟發展的必要項目,學生們表達意見,但也要尊重並支援多數人的意見,如果不遵守這個機制,臺灣就沒辦法前進。

  臺灣“經濟部”次長卓士昭向反服貿學生喊話稱“你們有本事佔領‘立法院’,我就不相信你們沒本事聯合面對來自大陸的競爭”。他說,這次服貿開放項目中,有很多臺灣早已開放,但是沒有人來,有些項目有人來,但做不下去又走了。這說明臺灣的服務業很強,“你們怕什麼呢?年輕人一定要對臺灣的未來有信心”。

  在臺灣讀書的大陸學生杜川東在《聯合報》撰文表示,令人奇怪的是,臺灣很多人贊成經濟自由化,要加入國際,要開放貿易,要加入WTO,還要加入TPP,卻反對服貿、反“黑箱作業”。其實服貿的大多數條件,只是達到臺灣在WTO中的開放標準,遠不如臺灣和紐西蘭、新加坡簽署協議的開放程度,如果以此標準,那麼之前和紐西蘭、新加坡簽署的協議,不也都是黑箱,也都沒有逐條表決和修改嗎?

  近日,島內包括部分平面媒體和電子媒體及電視臺,紛紛推出服貿對臺灣的利弊專題。當地朋友表示,這樣的事早點做,持續做多好啊。學生佔領行動已持續多日,許多人希望學生能夠更理智面對當前的形勢,不要被某些政黨所利用。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