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8月19日宜春訊(記者 何建峰) 19日上午,由國臺辦《兩岸關係》雜誌社、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兩岸交流基金、中共樟樹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天心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三屆兩岸茶文化論壇開幕式在江西宜春舉辦。《海峽兩岸》雜誌社社長汪舟在開幕式上作了題為《以茶會友 因茶結緣》的致辭。以下為致辭全文:
以茶會友 因茶結緣
——在第三屆兩岸茶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2015年8月19日)
《兩岸關係》雜誌社社長 汪舟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相聚在有2200多年曆史的古城——江西宜春,舉辦第三屆兩岸茶文化論壇,共同弘揚中華茶文化。我謹代表主辦單位《兩岸關係》雜誌社,對本屆論壇的舉辦致以熱烈的祝賀,向出席論壇的各位來賓,特別是來自臺灣的各位鄉親表示熱烈的歡迎!
以茶為媒、以茶會友,兩岸嘉賓將圍繞茶文化的議題,探討兩岸茶產業合作現狀與拓展市場,探討兩岸茶產業發展與青年創新創業,這是一種緣分。這種緣分體現在兩個層面。
一是茶緣。明末清初,隨著先民們從“唐山”過臺灣,大陸各地的茶種、茶俗也被帶到臺灣。經過幾百年的種植、開發、經營,臺灣的茶產業、茶文化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兩岸開放往來後,兩岸茶產業、茶文化的交流,獨領風騷,蔚然成風,成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批臺灣茶農來大陸創業,大批臺灣茶商在兩岸奔波,許多文化人士致力於兩岸茶文化的交流。每年兩岸有關茶的博覽會、交易會、研討會不勝枚舉,各種品茶、鑒茶、鬥茶、茶藝展演豐富多彩。兩岸茶文化交流已成為獨具魅力的交流品牌。(注:“唐山”原指“大唐江山”,是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對祖國故鄉的習慣稱呼。當年渡海到臺灣的人代稱“唐山人”,“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成團”記錄了祖先從大陸漂洋過海到臺灣的情景和心情)
二是史緣。贛臺關係源遠流長。歷史上,有多位江西人到臺灣做官。1820年江西進士鄧傳安奉旨赴臺,官至臺灣知府、臺灣道,主持臺灣政務。1870年江西貢生楊希閔到臺灣,掌教海東書院。海東書院曾培養出一批臺灣最優秀的青年才俊。1873年至1879年,江西監生夏獻綸任臺灣道,對臺灣建設貢獻良多,他所作的《臺灣輿圖》是最早的臺灣地圖集。1888年江西進士羅大佑任臺南知府,推動了臺南文教事業的發展。歷史上,也有臺灣人到江西為官。1850年臺灣進士蔡廷蘭到江西,歷任峽江知縣、豐城知縣、南昌水利同知、贛州同知。1903年,被譽為“公車上書第一人”的臺灣最後一位進士汪春源到江西任鄉試考官,此後歷任宜春、建昌、安義、安仁知縣。汪春源勤政愛民、政績卓著。今天,作為汪春源的後人,我第一次來到祖先曾治理過的宜春,對這片土地和這裡的父老鄉親,內心有一份天然的親近感。我衷心祝願宜春建設得更加美麗。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我們因茶結緣,在沁人心脾的茶香氛圍中,彼此交流種茶、制茶的技藝,分享創業的故事和人生的體驗,感悟中華茶文化的哲理與智慧。讓我們珍惜這樣一種緣分。我們也希望有更多兩岸青年能夠喜歡茶,熱愛茶文化,參與茶文化交流,從而增進相互了解與感情,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是茶文化的境界,也應該成為兩岸關係的境界。兩岸同胞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明天必將更美好!
最後,祝願第三屆兩岸茶文化論壇圓滿成功,祝福各位嘉賓身體健康、事業發達!謝謝大家!(完)
[ 責任編輯:宣玲玲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宣玲玲
原稿件來源:台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