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8月25日電 題:廣西南寧:“精準幫扶”照亮殘疾人小康路
新華社記者 徐海濤、唐榮桂
“現在針對我們殘疾人的幫扶政策越來越精準,我們脫貧致富的底氣越來越足了。”聽到《“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發佈的消息,50歲的潘代尊很是開心。
潘代尊的家位於廣西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那樓社區,由於他身患殘疾,行動不便,日子曾過得非常艱難,一家四口擠在60平方米的房中,甚至連基本的溫飽都成問題。近年來,依靠政策的支援和幫扶,他家的生活開始改觀。
“去年,在殘聯的幫助下,我加入鎮上的桑蠶專業合作社,種植了兩畝桑樹,並在家發展起養蠶,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潘代尊說,通過種桑養蠶,如今他一年可以增加8000多元的收入,加上政府部門免費為他提供的100多只鴨苗,年收入已超過萬元。
在那樓鎮,像潘代尊這樣的特殊養蠶戶不在少數。邕寧區殘聯理事長楊葵花介紹,2013年當地依託合作社成立了陽光助殘扶貧基地,每年為118戶殘疾人養蠶戶免費提供1180張蠶種,並且對養蠶戶進行一對一的技術指導,實現了對殘疾人進行“精準幫扶”。
“以前根本不敢想可以自己承擔起家庭開支,現在養蠶之後還逐漸攢下了錢,我打算明年建座寬敞點的新樓房。”一位那樓鎮殘疾人在聊起政策幫扶時讚不絕口:“政府部門還搞跟蹤督查,讓我們能夠通過陽光助殘扶貧基地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記者了解到,南寧市還加大了針對殘疾人基層公益就業崗位的開發力度。南寧市殘聯副理事長張穗先說,據統計,南寧市目前在鄉鎮、街道、社區開發公益崗位已超過800個,農家書屋管理員、村級專職委員等崗位近2000個。
“除了新增就業崗位,提高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也是政策施力的重點。”張穗先介紹,通過與高等院校、社會培訓機構合作,南寧已建立了9個各具特色的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採取短、平、快的做法,對殘疾人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能和創業培訓。同時,個體就業創業的殘疾人還可享受每人一次性5000元創業補貼,以及系列政策支援。
在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政府與學院合作成立了殘疾人創業園,開闢了殘疾人電子商務就業新領域。目前,創業園已培訓了逾百名殘疾人居家電商創業,已有13名重度殘疾人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創業成功。“網路創業很適合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居家就業,使他們通過自食其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學院有關負責人說。
今年7月南寧市正式推出《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實施方案》,要求扶持農村殘疾人家庭發展生產,大力發展“企業+殘疾人戶”“合作社+基地+殘疾人戶”等業態模式,確保每個重點扶持對象家庭至少有1名成員掌握1項以上實用技術。
“對於一些缺乏就業能力的殘疾人群體,政策幫扶進行了同步考慮。”張穗先說。在新的實施方案中,南寧市今年全面將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健全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落實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生活用電、用水、用氣等價格優惠和上網、公交等補貼政策。
從國家到基層,“精準幫扶”讓越來越多的殘疾人看到了希望。如今,潘代尊的兒子已經進入中專讀書,在他看來,令自己開心的不僅是能夠負擔起兒子每年近萬元的學費開支,更在於看到家庭、孩子更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