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APEC會議最大的亮點是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隨著這一進程的啟動,區域內不同自貿安排的競爭困局有望化解,從而推動地區文化朝著大國合作、包容共贏的方向發展,並推動地區秩序轉型。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發展迅猛,形成了各種雙邊、小多邊和多邊自貿安排重疊交織的格局。但目前來看,有可能對整個區域乃至全球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的是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和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推動了以東盟加中日韓為主渠道的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世界戰略與經濟重心向亞太轉移,美國“重返”亞洲,宣佈加入TPP談判,以“高標準”自貿安排塑造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與格局。2012年,東盟宣佈以10+6為框架,與中日韓澳新印等對話夥伴啟動RCEP談判。2013年,中國提出建設“中國—東盟自貿區”(CAFTA)升級版。當前TPP、RCEP與CAFTA平行推進,但都面臨著一定困難。美日在主要農產品關稅問題上至今未達成妥協,美國與新興國家在智慧財產權等規則方面也存在對立,TPP在年內達成大致協議的目標難以實現。RCEP以東盟為主導和制度中心,但東盟的頭等大事是在2015年建成東盟共同體,無暇他顧,且TPP人為地分裂了東盟,有可能影響東盟的凝聚力和領導力,因此,即便RCEP于2015年如期建成,恐怕也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而CAFTA由於東盟方面動力與能力不足,且中國與東盟貿易互補性不夠,所以在短時間內提升空間有限。如此一來,亞太經濟一體化便陷入了多頭引領、相互掣肘的困局。
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宛如激活了棋盤上的閒招冷子,可以化解困局,協調推進地區經濟一體化。亞太自貿區的倡議是2004年加拿大首先提出的,2006年在時任美國總統布希的大力支援下正式納入APEC議程。今年4月,李克強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提議對亞太自貿區進程進行可行性研究。5月,APEC貿易部長會議同意制定《APEC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路線圖》。隨著北京APEC會議正式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在路線圖的指引下,當前區內各相關自貿安排有望交流資訊,協調進程,共同推動2025年建成亞太自貿區目標的實現。在這個過程中,TPP與RCEP的競爭與困局也將自然而然得到化解。
當然,亞太自貿區進程的意義絕不僅僅只是技術層面的,更為重要的是它推動地區文化更穩定地走向大國合作、包容共贏的象徵意義。中國立足於亞太、成長于亞太,美國在亞太有重大傳統和現實利益,亞太是兩國利益交織最為密集的地區,也是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試驗田。亞太自貿區進程可以成為兩國在經濟領域增進戰略互信、擴大互利合作、包容調適差異、共同致力於提升地區人民福祉的探索過程,實現大國關係與地區進程的良性競爭與互動。
亞太自貿區與互聯互通同時推進,將有效調動和盤活現有資源與戰略,進一步推動地區包容增長與合作共贏。《APEC互聯互通藍圖》將有利於打通目前東盟互聯互通和各種“東盟+1”互聯互通各自發展、相互競爭的狀況,實現最大程度的資源利用與共用。而隨著整個區域互聯互通的全面推進,地區對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進一步增大,中國倡議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因而也將獲得更多國家的理解與支援。而亞太互聯互通有了充分的政治意願和資金支援,將獲得飛躍式發展,給地區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基辛格博士在他最近出版的《世界秩序》一書中寫道,從來沒有一統天下的世界秩序,未來秩序必然是既帶有普遍性,也帶有地區的歷史與文化特性。亞太自貿區在推動建設地區經濟一體化新秩序的同時,希望也能有助於地區各國共同探索、塑造轉型中的地區與世界秩序。(魏玲 作者係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所長)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