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昨天發佈《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和《關於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按照意見,計入高考(課程)的3門學業水準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位次由高到低為A、B、C、D、E。學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分為思想品德、學業水準、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5個方面。
學業水準考試
選考科目成績分為5級
學業水準考試相當於“升級版高中會考”,其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
按照實施意見,《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所設定的14個科目均列入學業水準考試範圍。對高考改革試點上海市和浙江省來說,計入高考總成績的學業水準考試3個科目,由學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考試內容由各省(區、市)確定,要求對相關科目的實驗操作、外語(課程)聽力和口語的考試提出要求。
學業水準考試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時,原則上高一考2科左右,高二考6科左右,高三考6科左右,目的是為了防止學校突擊考試、過早結束非高考課程。
學業水準考試成績以“等級”或“合格、不合格”呈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準考試3個科目成績以等級呈現,分為五個等級,位次由高到低為A、B、C、D、E,具體比例由各省(區、市)確定,原則上為A等級15%,B等級30%,C等級30%,D、E等級共25%;E等級為不合格。將來大學招生錄取時,不同的專業會公佈對學生不同的等級要求。
教育部同時要求,要將學生學業水準考試所有科目成績提供給招生高校使用。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根據學業水準考試成績給學生排隊。
北京市教委昨天表示,北京市一直高度關注國務院《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和教育部出臺的系列重要配套政策。北京市將根據教育部提出的時間要求,抓緊制定相關政策,出臺相關實施細則。
釋疑
1、考試結束後學生會“放羊”嗎?
現行高中會考中,考試科目結束後,有的學校就不再安排課程,學生會出現“放羊”的情況。《意見》要求,學生學完必修內容參加合格性考試後,學校要開設相應的選修課,供有需要的學生選擇學習。高中學校要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完成情況進行考查,確保完成必修學分。教育部將建立課程實施監測制度,定期對各地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2、如何選擇入高考成績的科目?
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3個選考科目,由學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自主選擇,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負責人表示,對於已確定3門選考科目的學生,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參加同一科目兩次考試以及更換已選考科目提供機會。
3、高中如何打破文理分班教學?
高考綜合改革後,會給高中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變化。目前學生只能選文綜、理綜,多數學校按文科班和理科班教學;改革後學生可文理兼修、文理兼考,選擇權進一步加大,學校將實行走班教學,對高中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該負責人稱,各地要全面推進高中教學改革,合理編班,把走班教學落到實處。同時提高校長和教師的教學管理能力,根據學生不同的選擇,組織實施相應的教學。此外,學生還應該學會選擇、規劃人生。教育部將制訂印發《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綱要》,建立高中學生發展指導制度,提高教師對學生人生發展規劃的指導能力。
4、連考3年是否增加學生負擔?
持續3年的學業水準考試是否會增加學生負擔?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負責人表示,對學生來說,除了計入高考總成績的學科外,其他學科考試合格即可。現行高考科目是統一規定的,有的科目學生不擅長但又必須考。改革後,計入高考成績的3個科目可由學生自主選擇,揚長避短。此外,現行高考是將高一、高二學習的內容一直帶到高三“算總賬”,3年中各門考試科目一直處於備考過程中,且畢業時集中考6門,考試門數多、強度大。改革後,與高校招生錄取掛鉤的學業水準考試安排在3年中完成,每門課程學完即考,可以分散備考門數,縮短備考持續時間,減輕一次性考試帶來的心理壓力。
專家看法
取消百分制是必然選擇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柯政表示,學業水準考試成績按比例分級是合理選擇,“硬要把91分和92分的學生區別開沒太大意義。以往每個學生都被迫分分必爭,導致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教師教學壓力過大。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制是必然選擇”。
柯政認為,在操作過程中,各地可以在5個等級中再細分檔次,方便評價和招生錄取使用。
新聞背景
教育部認為,實施學業水準考試,可以促進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避免嚴重偏科,打牢終身發展的基礎。同時,增加學生選擇空間,促進學生學會選擇,規劃人生。推動高中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因材施教。此外,還為高校科學選拔適合學校特色和專業要求的學生提供服務。
綜合素質評價
公示制度確保評價公平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學生成績不是唯一衡量標準。昨天,教育部同時發佈《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提出學校要為每位學生建立綜合素質檔案,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準、身心健康等五項內容的量化綜合素質評價,高校將參考評價情況招生錄取。
綜合素質評價旨在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進行觀察、記錄、分析,促進評價方式改革,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做法,為高校招生錄取提供重要參考。
《意見》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分為思想品德、學業水準、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個方面,明確了每個方面的考察重點,要求高中學校要基於學生發展的年齡特徵,結合當地教育教學實際,科學確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綜合素質評價如何作出?《意見》中明確了五個評價程式:寫實記錄、整理遴選、公示審核、形成檔案、材料使用。教育部要求如實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具體活動,並以事實材料為佐證,做到有據可查。如寫實記錄由學生自己填寫活動記錄單,教師做指導,不是代替學生記。再如整理遴選在每學期末由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遴選出來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這些規定非常明確具體,旨在規範評價過程,避免各行其是。
綜合素質評價一旦被參考,最為擔心的就是真實性和公平性問題。《意見》規定,建立公示制度,暢通舉報渠道。建立檢查制度,對檔案材料真實性進行抽查。建立申訴與復議制度,對有爭議的結果重新進行審核確認。建立誠信責任追究制度,對弄虛作假者按《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等規定嚴肅處理。
此外,教育部要統一綜合素質檔案基本格式,建立電子化管理平臺,加強實施過程的監督管理。
各方聲音
做解讀學生綜合素質將可考察比較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我們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是有要求的,如熱愛集體、關心他人、有社會責任感等,這些要求比較抽象,難以直接把握。為此,《意見》強調綜合素質評價注重考察學生的行為表現,特別是通過學生在有關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來反映其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
比如思想品德方面,不僅要看學生參加公益勞動、志願服務活動的具體內容,還要看參加的次數、持續時間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的行為表現是可以考察、可以比較的。希望以此促使人才選拔從只看“冷冰冰的分”到關注“活生生的人”,實現知行合一。
談問題當前素質評價存在“走過場”
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於世潔表示,當前的綜合素質評價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走過場”和“集中突擊”等問題,綜合素質評價沒有納入中學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成長記錄規章制度不健全,收集整理有關材料不及時,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往往由教師“突擊”完成,學生的個性特長很難得到充分展示,對高校錄取招生的參考意義有限。
此外,綜合素質評價格式不統一、名稱不規範等問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給高校帶來了許多不便,這也是綜合素質評價難以大範圍推行的一個重要原因,考試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做法難以得到有效轉變。
改進後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將以中小學生學籍資訊管理系統為基礎,檔案基本格式全省份統一,高校在招生錄取工作中使用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時,操作更加方便、高效,參考範圍將不僅限于自主選拔錄取的考生,有望推廣到招生錄取的所有類型。
提建議用資訊化技術手段存檔分類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認為,新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強調基於事實進行評價,滿足客觀性的需要;基於學生高中的全過程的實時記錄,滿足紀實性的需求;基於中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和個性培養的各個方面,滿足完整性的需求。
他認為,由於綜合素質評價過程要持續三年,學校、教師和學生都要參與其中,所以評價體系必須簡單易用,不能過多地增加負擔,只有這樣才能滿足適用性的需求。由於基礎教育的發展還沒有達到均衡,為了增加綜合素質評價的適應性,這個系統必須是易變通的,以便於不同地區和學校因地制宜,結合自身特殊情況進行調整,以滿足地區差異性的需求。
在如何形成最終的綜合素質檔案方面,王殿軍建議,盡可能充分利用資訊化的技術手段,形成完整的原始檔案。為便於高校參考,學校可以對記錄的內容進行分類,按照不同模組、類型、維度進行編碼,並建立自動生成統計報表的功能,以方便高校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檢索、統計、分析、比較和參考使用。
新聞背景
綜合素質評價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個性特長、扭轉唯分數論的重要舉措,也是大學錄取學生時的重要參考項目。該評價工作從2002年開始,目前所有省份均已開展,但還存在評價要求各地不一、操作性不強等問題。這次改革重點是為了確保程式公開透明、內容真實準確。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