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公務用車改革勢在必行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重慶市副主委、重慶市監察局副局長 杜黎明
去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深入開展公務用車問題專項治理,可見中央對公務用車問題的重視程度。這既是取信於民、維護公平正義的迫切需要,又是推進公車改革、降低行政成本的現實需要。建議以專項治理為契機,切實推進公務用車管理制度改革。
一、現行公車管理模式及現狀。我國現行公務用車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計劃經濟時期的編制管理、標準控制、按需配給、單位所有的模式。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公共交通條件的明顯改善,這種公務用車管理制度的缺陷越來越明顯。
據國家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目前,黨政機關及行政事業單位公務用車總量已達200多萬輛(不包括醫院、學校、國企、軍隊配車),每年消費支出已達1500億—2000億元,每年車輛購置費增長率為20%以上。
二、目前公務用車存在的弊端。(一)運作成本比較高。據統計,每輛公車年消費額平均為8萬—10萬元,社會轎車每萬公里運輸成本是0.82萬元,而機關公務轎車則高達3萬元以上,運作成本普遍偏高。
(二)資源利用不充分。黨政機關的公車,使用效率僅為社會運營車輛的1/5至1/6。相當一部分領導的專用車,除了接送領導上下班、參加必要的公務活動或出差外,大部分時間閒置。與此同時,一些普通工作人員在執行公務中用車難的問題仍比較突出。
(三)奢侈浪費較嚴重。部分地區和單位不按規定配備公務用車,而是耗資超編超標購買車輛。據統計,全國超編配車率達50%以上,有些地區的主要領導一人配兩台專車。去年,某市開展公務用車專項治理,清理出超標車6300多輛。
(四)公車私用較突出。據國家發改委調研報告顯示,公車使用有三個“三分之一”:辦公事佔三分之一,領導幹部及其親屬私用佔三分之一,司機私用佔三分之一。中央及地方新聞媒體曾多次曝光公車接送孩子上學,造成學校門口大塞車的現象。
(五)貨幣補助當福利。不可否認,這幾年各地的公車改革方案亮點紛呈,但總體上是公車使用貨幣化。目前,公車改革補助標準不統一,造成同一級別在不同的地方差別很大,有的錯把補助當福利,還引發了新的不公平。
三、對公務用車改革的建議。(一)建立剛性財政預算約束的公車管理體系。以預算管理實現總量控制,把公車管理納入公共財政體制。嚴控公車購置數量、購置金額。當前,尤其要堅持減少配置總量、降低配備標準。
(二)深入開展公務用車情況專項清理。全面掌握黨政機關和行政事業單位的公車數量、車輛結構、經費支出、公車使用和超編超標配車等情況,為我國公車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依據。
(三)儘快出臺全國統一的公務用車改革指導性文件。明確改革目標、範圍、對象等,增強改革的操作性和規範性;明確各地區、各個級別的補貼檔次,切忌把公車改革當作一種福利分配;明確原有公車處理方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明確公車改革後用車紀律,規範車改人員用車行為。
(四)做好公務用車改革的綜合配套推進工作。公車改革應與政府機構改革、監管制度完善、廉潔從政建設、財政體制改革和後勤服務社會化等方面緊密結合,避免改革後公車數量再度膨脹、運作費用居高不下的現象發生。
(五)加強對保留公車的監管。一是採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對公務用車實行智慧化監控。二是對公務車輛及其駕駛人員實行公司化管理。三是公示公車身份,在車身的醒目位置噴塗“公車”字樣,或者在車牌號碼後面加一個“公”字,方便社會監督。四是納入電子監察系統予以全程監督。五是嚴肅查處超標超量配置專車、擅自配備專車、假公濟私等違規行為。
公車改革是社會所盼、民心所向,必須堅定不移,強力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