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8 10:08:00 來源:文匯報
核心觀點
促進科技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度融合,必然要求我們建立鼓勵創業創新的制度和生態體系,給創新者以激勵,給創造者以空間,給創業者以保障,發展創新型經濟
李克強總理日前出席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時指出,在國家整體創新中,“科技創新”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像交響樂、大合唱中的高、中、低音,相輔相成、不可或缺。促進科技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度融合,必然要求我們建立鼓勵創業創新的制度和生態體系,給創新者以激勵,給創造者以空間,給創業者以保障,發展創新型經濟。
大學要承擔起培養創業創新人才的重任
在美國矽谷和波士頓,在以色列硅溪(從特拉維夫到海法的地中海沿岸地區),雲集著一大批以新技術研發為使命的新創公司(start-ups),它們在從事的就是內在創新,尤其是技術創新的創業。那麼,需要哪些基本條件,我們也能打造出更多的新創公司,進而使創新成果產業化呢?這些基本條件的整體觀照,就是創業創新的生態系統。所謂生態系統,就是主體和環境,以及二者間及主體間的關係與協同。先來看主體。大學,研究機構,孵化器,創業公司,風險投資,都是創業創新生態系統中的基本主體。這裡主要談談大學、孵化器和風險投資在這個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現代的大學有一項責無旁貸的新使命,那就是培養創業創新人才。這是解決創業創新的“人”從哪來這個最為首要的問題。為什麼要動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因為創業試錯、創新試錯為“對”的概率很低,所以,使更多有能力的人願意出來試錯,這是創業創新最為基本的前提。如果說在技術進步緩慢或商品短缺的年代,創業者敢於冒險就可能成功,那麼,在今天能夠並敢於進行創業試錯的人一般都要接受過良好教育。因此,越是有影響力的大學,在創業創新教育方面就越是走在前列。美國是世界上一流大學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實行創新創業教育最早、最成功的國家,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就是創業創新教育的成功者和領跑者。以色列的希伯來、特拉維夫和海法理工等大學,德國的慕尼黑工業大學都在創業創新教育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績,它們為當地的創業創新輸送了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本。而現行的中國高等教育體制並不適應創業創新教育的發展,所以,在創業創新驅動的倒逼下,推動新一輪高等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才能使中國的大學承擔起培養創業創新人才的重任。
供給創新是現代經濟增長的原始動力
對於從事技術創新的創業者來說,孵化器和風險投資是必不可少的兩個條件。今天的孵化器主要不是場所的概念,而是各種服務的提供是否完善、是否配套的問題。例如,對於“網際網路+”的創業,就需要包括大數據、雲計算在內的現代資訊技術服務,所以,基於創業服務平臺的創業成為一個熱點。筆者認為,創業服務產業的發展將逐步成為孵化器的主流,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地方政府以前在這方面的作用。風險投資應該是創業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它本身又相對獨立,介於金融業與實體經濟之間。從這個意義上說,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個重要通道,就是風險投資產業,而這恰恰是我們的“軟肋”。這一點我們要向以色列學習。以色列每人平均風險資本投資在全球最高。雖然,在以色列傳統行業中辦一家公司,即便只想獲得一筆小額貸款也會有很多麻煩,但新創公司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融資。其實,這個背後也是市場選擇。因為在以色列狹小的市場上,基於供給創新的創業,一旦成功,會在全球範圍內創造新的需求,或轉化潛在需求為現實需求,而從事基於現有市場需求的創業大多是沒有機會的。在我國,儘管基於現實需求的創業還有一些機會,但現實需求的飽和是很快的,最終有生命力的,是供給創新,創造新的需求,實現潛在需求。
在創業創新的生態系統中,大學產生創辦新創公司的人力資本,即創業創新人才;創業服務產業和風險投資產業則為他們創造相應的條件;創業者和風險投資人都在進行需求試錯,都有強烈的試錯為“對”的衝動,他們之間的對接能夠較好地解決產業化的機制問題。無論在矽谷,還是在硅溪,新技術研發成功後,或在技術市場上轉讓,或新創公司被大公司兼併,抑或在創業板上市。如此種種,就是內在創新的創業與產業化過程的良性互動。
創業服務和風投就是新創公司的環境
關於創業創新環境,我們現在所說的主要是政府在創業創新的準入、審批和稅收等方面的制度環境。其實,環境是多層次的,對於新創公司來說,創業服務和風險投資就是它們的環境。今後一個時期,要更加優化創業創新的制度環境,以形成促進科技創新與大眾創業深度融合的生態系統。這裡的關鍵,就是新常態的一個重要特點:動力轉換,創新驅動。供給創新的驅動是現代經濟增長的原始動力,即供給側的動力,主要來自:內生於經濟體系的技術變革,有著邊際報酬遞增特徵的人力資本和企業家精神即創業創新精神。各級政府為創業創新所做的工作,要以有助於推動技術變革,形成人力資本和發揚創業創新精神為標桿,凡有與此違背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都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對象,進而,為政府在創業創新生態系統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定位。
在新的歷史時期,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靠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清障搭臺。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就能形成更為強勁而持久的發展動力,促進中國新一輪經濟“破繭成蝶”、行穩致遠。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沒有創新的教師,何來創新的學生2015-08-18 09:24:00
英特爾大佬聊創業 大公司和創客可以創新互補2015-08-18 09:21:00
上海推進大眾創新創業指導意見背後折射出理念變化2015-08-18 09:16:00
盤點習近平關於創新的12條“語錄”2015-08-18 08:37:00
促進創新創業 比想像的還“拼”2015-08-17 1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