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條街到一座城 光谷打造世界級“創新創業中心”

2015-09-15 10:01:00    來源:長江網    

  從“一條街”到“一座城”;從一粒創業種子到3萬家企業聚集,並誕生了成千上萬個身家過千萬、過億的企業家;從1984年的東湖技術密集經濟小區,到今日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光谷承載了武漢乃至湖北省自主創新和產業轉型的諸多光榮和夢想,也留下了大量精英創業者。

  昨天,已過“而立之年”的光谷勾勒新夢想: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胡立山用52張PPT描述了光谷夢想與征程。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張文彤擲地有聲:“作為武漢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主戰場,東湖高新區有能力、有義務開展先行先試,當好全面改革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

  夢想升級

  過去30年,光谷創新發展成績斐然。2013至2014年,在科技部公佈的全國114家高新區綜合評價排名中,光谷綜合實力連續兩年居全國第3位,其中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居第2位。2014年,在同濟大學發佈的全國482個中國產業園區排名中,東湖高新區居第4位,較2013年提升2位。

  如今,在武漢入圍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國家創新城市的歷史關口,光谷接下來要怎麼做?昨天,東湖高新區創新改革大會給出了答案:要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具體將分為三步走:2020年,建成自由創新區,企業總收入實現3萬億元;2030年,成為全國高端創新要素聚集中心,企業總收入實現15萬億元;至2049年,全面建成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創業中心。

  產業升級

  由“一束光”到“光聯萬物”

  光谷之“光”,便是取自光電子產業。目前,光谷的光電子產業是代表中國進行全球競爭的“國家隊”,坐擁1.4萬件相關發明專利,參與起草12項國際標準、300多項國家標準。

  然而,在光谷不是僅有光電子產業,光谷更應該是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地。2000年初,光谷的光電子產業起步;2007年,光谷生物醫藥產業起步,現已是光谷第二大產業。

  胡立山說,在“光谷夢”的建設過程中,要繼續全面提升光電子產業全球競爭優勢,再圍繞資訊技術、生命健康、智慧製造等領域謀劃佈局一批原創性新興產業,同時,全力推進“網際網路+”跨界融合,從而實現由“一束光”到“光聯萬物”。

  服務升級

  鼓勵“野蠻生長”,拒絕“棍棒執法”

  昨天,胡立山在進行主題演講時,對比了深圳及矽谷,坦言“對標學習是為了找差距”。

  無獨有偶,前天,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教授在漢演講提到,他遇到過不少在深圳創業的武漢人,問及為什麼不在家鄉創業,這批創業者給出了以下理由:在深圳,與政府打交道更容易,政府對創業者給予了很多幫助與支援。

  面對差距,改變已在光谷悄悄發生。上月,東湖高新區成立政務服務局。從原來的“行政審批局”變身為現在的“政務服務局”,並推出智慧雲平臺打造“政務淘寶網”,胡立山坦言,這樣的改變是來自網際網路的“痛點思維”。在他看來,為了打造光谷夢,必須直擊創業者“痛點”:鼓勵“野蠻生長”,拒絕“棍棒執法”,為創新創業者創造更好的法治環境、服務環境和生活環境。

  李培根:

  不要歧視創業失敗者

  用4大升級實現光谷夢

  “不要歧視創業失敗者,不要僅僅重視高端人才,大學、研究院所不要規模化經營產業。”昨天,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李培根提出了一系列“不要”建議,獻計光谷發展。

  昨天,光谷提出將進一步發展“敢於冒險、寬容失敗、激勵創新、崇尚成功”的光谷文化,李培根補充稱,“不僅是容忍失敗,更要從某種程度上重視‘失敗者’”。他說,矽谷企業在招聘人才時,若應聘者曾有過創新創業失敗的經歷,往往會受到格外注目,“因為創業失敗的經驗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李培根還建言,大學、研究院所不要規模化經營產業。他認為,大學教授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在於企業管理或資本運營,而是技術創新。因此,大學在鼓勵創業的過程中,更多應承擔類似孵化器的功能,在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大學應有退出機制,才能更好的發揮科教優勢。

  什麼是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創業中心

  國際化創新創業要素聚集地,世界性新興產業策源地,引領創新文化新高地,全球宜居宜業理想之地。

  昨天,光谷一併端出1+5+6 的行動方案和政策保障體系:

  1 指《建設“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創業中心”總體行動計劃》;

  5 指自由創新區、“光聯萬物”、智慧光谷、生態宜居光谷新城、“網際網路+”五個具體實施方案;

  6 指創新創業、產業發展、科技金融、智慧財產權、人才支援、開放合作六大類政策體系。

  作為頂層設計方案的《建設“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創業中心”總體行動計劃》中

    聚焦4大升級

  政策亮點

  ·爭取外籍高端人才“綠卡”改革試點,創新跨境人才永久居留、工作簽證及隨行家屬等相關政策,重點解決跨省市人才的戶籍、社保、子女入學等問題。

  ·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業基地,打造人才來去自由、落戶便利的國際人才自由港。

  ·連結矽谷、以色列等全球創新尖峰地區,引導社會組織設立跨國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建立跨國技術交流平臺。

  ·打造環高校眾創圈、大東湖創客帶,圍繞魯巷、光谷大道、關山大道等重點區域建設大規模創業街區,推進眾創空間連片發展。

  ·實施“光谷眾享”計劃,鼓勵高校、院所、企業等各類機構在東湖高新區建設面向社會的公共技術平臺。

  ·對入駐東湖高新區的科技創業團隊發放“創業卡”,綜合運用政府購買服務、資金補助、業務獎勵等方式,給予初創企業全方位支援。

  一是全面深化人才特區建設,實施“光谷合夥人”計劃;二是深入推進資本特區建設,打造“天使光谷”;三是持續推動科技體制改革,探索科技成果轉化“光谷模式”;四是完善創新創業生態圈,實施“光谷眾創”計劃。

  一是全面提升光電子產業全球競爭力,鞏固光通信、鐳射、整合電路、新型顯示等領域競爭優勢;二是圍繞新一代資訊技術、生命健康、智慧製造等領域謀劃佈局一批原創性新興產業;三是推進“網際網路+”產業跨界融合,培育新模式新業態。

  一是加強規劃引領,高標準修編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推進八大園區差異化發展,同時在全市範圍內推動“一區多園”試點;二是拓展城市服務功能,建立新型社會治理服務體系,構建國際化發展環境;三是加強城市設計,優化園區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

  一是構建智慧化社會治理體系,推動行政審批的3.0版改革,創新和加強政府管理,搭建智慧政務雲平臺;二是推動智慧光谷應用示範,強化城市管理與民生服務應用領域創新,加強園區企業雲平臺建設;三是建立包容創新的政府文化,建立創新政策動態調整機制,完善創新容錯機制。本報記者崔夢欣 通訊員張珊妮 楊爍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