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五問:創業“大禮包”怎樣才能實惠到家

2016-01-29 10:54:00    來源:北方新報    

  新年伊始,自治區政府為創業者送出了“大禮包”:“創業內蒙古”行動計劃(2016年~2020年)發佈,相關創業新政也正式出臺。

  按照“創業內蒙古”行動計劃,從2016年起,自治區重點組織實施6項創業計劃,力爭到2020年,全區新增註冊創業企業30萬戶以上,帶動就業100萬人以上。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些利好的消息:創客逐夢,在盟市建成10個以上眾創空間;創業築巢,打造100個以上創業孵化基地;創業領航,建立一支1000人以上、高水準創業培訓師資隊伍;融資暢通,凡在自治區境內創業的登記失業人員、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復員轉業退役軍人、刑釋解教人員、農牧民自主創業的城鄉勞動者,均可享受貸款期2年的貸款扶持政策;青年創業,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可獲萬元補貼;返鄉農牧民工創業,對於農牧民工等返鄉創業,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按照相關規定,可享受減徵企業所得稅、免征增值稅、營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文化事業建設、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稅費減免和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等政策。

  那麼,“創業內蒙古”“大禮包”,怎樣才能讓創業者們享受實惠到家?記者採訪了部分代表委員,聽聽他們有哪些建議。

  王清君代表:

  只有創新才能促進就業

  “目前不少中小微企業均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這對中小微企業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只有科技創新,才能降低成本,只有降低成本才能保運轉、保就業……”人大代表、內蒙古百年酒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清君說。

  在王清君看來,加強創新體系建設,關乎到我區能否獲得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我區經過多年的投入、積累和發展,在創新方面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創新成果和管理創新成果,擁有了一批全國矚目,甚至是世界知名的科技成果。但是在新形勢下,創新體系建設仍然迫在眉捷。主要原因是科技創新資金投入不足、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不明顯、科技創新產學研結合不夠好、缺乏創新人才。

  王清君建議,政府應該結合我區發展現狀和產業特色,制定符合自身發展要求的創新優惠政策,鼓勵、引導、支援企業自身尋求突破。鼓勵企業申報國家級和地區級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技項目,結合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開展創新。最重要的是,要在營造創新環境上下功夫。比如建立政府與企業間的長效溝通機制,推進行政收費審批改革,簡化審批手續。進一步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發揮各種媒介作用,廣泛宣傳自治區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成功經驗,形成濃厚的創新氛圍。

  首批青年創業者——34歲的劉一嘉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富麗社區兒童圖書館為小朋友們介紹書籍,玉泉區團委打造的玉泉青春創益匯幫她實現了創業夢想。

  姜飛月委員:銀政企三方要聯動

  自治區政協常委、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耕地保護處處長姜飛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實現創新支援創業、創業帶動就業良性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目前,我區金融支援“雙創”工作仍處於起步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和研究的課題還很多,而銀政企三方聯動、金融產品創新以及服務水準提升是“雙創”工作的關鍵,需要亟待加強,建議各級人民政府和金融機構高度重視和關注,促進金融業積極支援“雙創”。

  姜飛月說,目前全區只有部分金融機構發放小額擔保貸款,擔保基金不足與貸款需求量大的矛盾突出,全區小額擔保貸款的扶持對象已擴大到城鄉有創業意願和創業能力的所有初始創業者,並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呈擴大趨勢,導致創業就業信貸資金需求旺盛,而小額擔保貸款擔保基金主要來自於地方財政,受地方可用財力規模小、支出不足的限制,貸款發放額無法滿足有效貸款需求。財政貼息資金無法及時撥付到位,也影響了小額擔保貸款業務順利開展。

  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推動金融業積極支援“雙創”工作?姜飛月建議,政府應完善激勵機制,進一步出臺鼓勵金融機構開展小額擔保貸款業務的各項優惠政策,形成政策優惠的聚合效應,提高承貸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建議建立專項基金,保證貼息資金的及時劃撥,對貼息資金建立專項管理制度,避免因無法按期及時補貼利息,影響國家政策推行的效果。建立協調機構,加強銀行與財政、人社等相關部門的數據銜接,保障貸款發放及時快捷,提高辦事效率。

  李艷榮代表:優化“雙創”環境助力產業轉型

  “電子商務是資訊化條件下的新型經濟活動,也是資訊經濟的重要內涵。電子商務已成為現代經濟最重要、最活躍的組成部分之一。報告中提到的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為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傾力打造電子商務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人大代表、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李艷榮說。

  李艷榮說:“早在2013年初,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把電子商務作為‘一把手工程’,接著啟動了品牌引聯、小微孵化、白手創業、人才匯集、農村引爆、跨境示範六大工程。2015年,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子商務營業額已達12億元,線上交易產品有十幾類上百個品種,業務範圍覆蓋全國,網上銷售產品遠達港臺地區和日本、韓國。通遼電子商務產業園通過組織開展創意、創業大賽,發放獎金,催生了21個創業方案落地,極大地激發了大學生創業的熱情,營造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目前,產業園已引進機器人及智慧技術研發、大數據分析應用等創新創業團隊42個,吸納就業500余人,帶動就業1.5萬人。”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利於激發發展的活力,實現穩中求進的戰略目標;有利於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社會經濟轉型發展;有利於增加就業崗位、增加居民收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氣候,就會成為社會的穩定閥,社會矛盾會大大減少。李艷榮建議,只有不斷優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環境,著力構建創新創業平臺,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機制,積極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才能加速推進傳統產業向電子商務產業升級轉型,實現經濟新增長、擴大大眾新就業。

  安潤生委員:

  讓中小微企業“生出來活下去”

  “能不能讓企業生出來、活下去、活得好,是檢驗商事制度改革成敗的指標,也是衡量營商環境優劣的標誌,更是‘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要求。”政協委員、包頭市副市長安潤生說,在“十三五”戰略格局下,政府要真正做到開明、減負、解難、引導、扶持,促進中小微企業健康成長。

  安潤生說,要引導中小微企業順利地“生出來”,就要解決他們準入難的一系列“痛點”。全面推進“先照後證”改革,提升服務等級服務效能,加快推進中小微企業數據庫和企業信用及服務資訊公示平臺建設。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資質限制和資格審批,為中小微企業再降門檻、再除障礙。要進一步放寬企業名稱核準條件、非貨幣財產出資範圍和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實行負面清單管理。他建議,由工商部門牽頭,精簡執照種類、推行網上辦照、優化審批流程以及加快推薦電子營業執照和企業註冊全稱電子化。同時,建立中小微企業簡易登出機制。完善中小微企業扶持體系,建設一批低成本、開放式的重創空間和創新創業社區。

  那麼,如何讓中小微企業“活下來”“長得大”呢?安潤生認為,應進一步加大銀企協調力度,建立中小微企業銀政企合作平臺,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和金融產品,加強融資擔保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差異化需求,單列中小微企業信貸計劃,設立中小微企業專營機構,鼓勵企業通過動產抵押等方式開展質押貸款業務等。此外,針對我區落後產能創新能力不足的經濟發展瓶頸,安潤生建議有效化解產能過剩,淘汰落後產能,努力為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援和服務保障,幫助中小微企業走“無標註冊 有標創名”的發展之路,加強註冊商標專用權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和管理,營造良好的法治、智慧財產權等創業環境。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