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空間”需走向“製造實現”

2016-02-02 10:06:00    來源: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記者 鄒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正蓬勃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眾創空間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本次兩會分組討論中,有政協委員卻提出創業“冷思考”:在這股席捲全國的創業浪潮中,存在一些“泡沫”,而“眾創空間”雖遍地開花,卻出現同質化、協作不足等問題。委員們認為,這股創業潮不僅要有陣陣春雷聲,更要有綿綿春雨落,在政府打造的良好“溫床”中,逐漸走向“製造實現”,走向創業成功的“最後一公里”。

  打造創新創業的“溫床”

  “創新創業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為鼓勵吸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必須幫助創業者降低創業成本,唯有如此,才能鼓勵更多人創新創業。”松禾資本創始合夥人厲偉委員表示,目前,深圳已成為全國創業氛圍最濃、創新能力最強、品牌影響力最大的創新創業核心領軍城市之一。而創新創業的核心組成部分,便是孵化器和創業服務機構,為創新創業打造一個良好的“溫床”,能為創新創業團隊和項目整合產業資源,提供技術、資金、場地、供應鏈等多方面的服務。

  “初創期的小微企業和快速成長企業,一般來說規模相對較小,業務尚在拓展中,對於租金減免的需求突出。”厲偉委員建議,在對企業進行政策補貼時,應進行差異化、針對性的設定,分級分類配置減免額度,以租賃面積作為目標進行界定,向更需要扶持的小微企業傾斜。

  朱舜華委員認為,建設孵化器,減免租金,對打造創新創業“溫床”來說,無疑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也存在受惠面相對較窄、效率較低、監管困難、權力尋租等一系列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未能解決企業設立後面臨的經營困難,不能充分發揮市場自身的調節作用。“我們的政策不僅應鼓勵創業,更應鼓勵企業家把企業發展、壯大起來,企業有了資金後盾才有餘力投入更多資源在創新上面”。他建議,應實施減稅政策或者財稅手段,來減輕初創企業的稅費負擔。

  “優中選優”帶來產業發展

  “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是經濟活力的不竭動力,但同時,已形成上下游產業帶動和集聚效應的大企業,才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基礎。”車漢澍委員表示,深圳自改革創新30多年以來,累積形成了獨領全國的創新環境日漸顯現出集聚效應,越來越多的項目從海內外湧來,渴望在深圳落戶。項目越來越多、人口越來越多,道路便會越來越擠,空間跼踀資源緊張,今天的深圳必須“挑肥揀瘦”、“優中選優”。

  2015年,深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785億元,其中,華為一家就貢獻了5.5%。車漢澍委員認為,深圳的發展只靠一家華為是遠遠不夠的,上下游產業的帶動作用,GDP的增加值,稅收等,都需要成功的大產業來帶動。深圳已到了一個新的產業發展選擇階段。“不一定什麼都要有,但一定要有大而強的產業!”車漢澍、林洺鋒等委員們認為,不斷引進新項目以增添新的經濟增長點是重要的,但同時,對於已形成規模和效益的項目不間斷地扶持,不斷擴大規模、提高效益、增強核心競爭力則更為重要。

  對於高新科技企業來說,高和新都是階段性的,是需要不斷迭代和更新的,需要不斷的投入、不斷的升級才能持續發展,但這樣的投入又不是風險資本所熱衷的。因此,它們更需要措施、政策,來對能帶動效應的大產業基地傾斜,向能夠與他們相配套的產業傾斜。“大型企業不能僅僅以規模來論,深圳需要重點去扶持若干個高新產業的龍頭,來作為深圳產業發展堅實的基礎”。

  “製造實現”打造生態閉環

  “目前就區域產業優勢而言,北京易於融資、深圳更便於產品實現,深圳的產業優勢使很多海外甚至矽谷的創客團隊來尋找產品實現資源。”張耀華委員認為,經過半年多的發展,全市範圍的創客空間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但很少有立足於深圳的製造和設計優勢的空間,尤其是定位為幫助創客“實現”產品的空間基本沒有。

  “目前,‘雙創’存在很多泡沫,很多人是為了做一個眾創空間而去做眾創空間。”朱舜華委員同樣認為,眾創空間爆發的背後,存在服務品質參差不齊、同質化等問題。因此,需要整合平臺資源,通過高端+低端平臺、綜合平臺+專業平臺的方式來化解這些“泡沫”。

  朱舜華、厲偉等委員們表示,目前,深圳雖有近百家創客空間和數以萬計的製造工廠,但現實中願意支援創客產品實現過程的卻幾乎沒有。“建設‘深圳灣科技生態園創新展示交易廣場’,對打造‘北有中關村、南有深圳灣’,打造深圳的創業生態閉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深圳灣創業廣場和深圳灣軟體園的配套項目,能夠打造一個面向全球的創新創意產品展示平臺、交易平臺和投資平臺,為所有創客的創新創意產品提供成熟的市場、渠道、供應鏈解決方案,打通走向創業成功的“最後一公里”。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