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牙刷創業 匯聚病理數據

2016-02-16 09:4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希澈科技的創始人張昭並不否認,選擇智慧牙刷進行創業有著非常現實的思考。

  曾任聯想高管的她負責過集團的智慧硬體業務,漸漸迷上這個新鮮領域,卻也發現了不少問題:大部分智慧硬體都是“海鮮產品”,用戶興趣不超兩周,能被手機替代的它們構不成剛需。

  就在張昭為避免“偽需求”陷阱絞盡腦汁時,恰巧遇到了外公打來電話抱怨自己的牙病,老人為了一口壞牙已經跑了7次醫院,“醫生說,只要用正確的方式刷牙,80歲老人的牙患也不該如此嚴重”。這瞬間點醒了張昭:如何護理牙齒是很現實的問題,牙刷更是無法被替代的剛需,這麼好的領域為什麼鮮有人做呢?

  隨後的調查更堅定了她的信心。流行病學統計顯示,國內每天堅持早晚刷兩次牙的人不到5%,知道舌頭上存有大量細菌、刷牙時同樣需要清潔的人,更只有0.1%。在牙科門診待了許久,認識了諸多牙醫的她了解到,“大多數國人刷了牙等於沒刷”。其實大部分牙病可以通過正確刷牙避免,而且在平均每一萬人才擁有一個牙醫的國內,日常的諮詢和保健遠比病發後的昂貴治療更划算。

  智慧牙刷在國外早已流行,如何體現出新意成了張昭團隊的著力點。在申請下20余個專利、設計了600多個組合方案後,希澈選擇了最先進的聲波馬達技術。至於清潔,則從刷毛振動變成了流水沖刷。張昭介紹,這一方案不僅清潔效果好,更關鍵的是使用舒服,“許多人會對全自動的牙刷懷有質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怕使用不舒服甚至傷害牙齒,我們的設計降低了他們的心理門檻”。

  設計上的顛覆更多體現在細節。團隊曾設計66個外形版本,終於把機身縮進1毫米從而優化外觀;刷毛則試驗了400多種方案,經過材質、粗細、長短的反覆組合設計出了效果最佳的一款。把大量功夫花在看似次要的傳統部件上,張昭卻覺得很有價值,她說:“在天貓和京東分析了幾萬條有關同類產品的評論,發現用戶最關注的反而是刷毛。歐美的產品都是為西方人設計的,他們的牙齒大、口腔結構和我們也不同,這導致洋品牌的刷毛硬、轉速快,許多國人用後不舒服。我們是國內首家智慧牙刷廠商,根據國內情況重新設計正是我們的優勢。”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